高产鹿饲养管理技术内容摘要:

2、群及淘汰群圈,并安排在下风向。 公鹿与母鹿区用幼鹿区隔开。 幼鹿区包括离乳仔鹿圈和育成鹿圈。 以上分区分圈目的是实施不同的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措施。 12 圈舍结构合理高产鹿的圈合长 25 1416m,一般养梅花鹿 20只左右,养马鹿 15只左右,若养特级和超特缎种公鹿时只数应减半。 棚舍里的地面不铺砖,用三合土压平,夯实,上面铺上沙子,并经常更换,冬季铺垫上喂剩下的碎秸叶保暖。 饲槽和水锅设在圈舍中央。 水锅设在饲槽下方,饲槽一般长 10饲槽一端设盐槽。 在运动场鹿群常活动处堆埋黄土拌盐的“盐窝子”。 做好这些能确保高产鹿的运动量,减少配种期争偶角斗伤亡和蹄伤感染坏死杆菌病的机会,保证高产鹿安全、充分地采食、饮 3、水、反刍和休息,有利于鹿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13 合理配制精、粗饲料精饲料由饼粕类、玉米、麦麸、骨粉、盐、添加剂组成。 高产梅花鹿成年公鹿生茸前期、生茸期、生茸后期及配种期和配种恢复期的日粮量分别为 150575中,饼粕类分别占40、50、30和 25,盐、骨粉和添加剂各占 15。 成年母鹿配种与妊娠初期、妊娠期和产仔哺乳期分别为 0860中,饼粕类分别占 25、28和 32。 高产马鹿的日粮量是高产梅花鹿的 2倍,各种精饲料的配比相同。 在增加和变换精饲料时应逐渐进行,尤其 3月份及 10月份,以每星期增加 5000止加料急而引起“顶料”。 粗饲料满足供给,随季节变化而品种各异。 在生茸前期和生茸期 4、每日粗饲料的品种至少 3种以上。 一般 6鹿);10 月至翌年 9月投给黄柞树叶、玉米秸或铡短、揉碎、粉碎的玉米秸、青贮玉米秸、豆秸、豆荚皮、青干枝叶或杨柳叶、果树叶等。 14 科学饲喂每天饲喂次数:粗饲料于夏季喂 4顿,全年做到天天喂 1顿夜草。 精饲料生茸期喂 4顿,其它季节喂 3顿,晚上必喂 1顿夜料。 每次饲喂前扫净饲槽内的残料。 喂饲时先添精料,待 10分钟左右耙精料吃净后再添粗饲料,尽量做到看槽饲喂。 要根据鹿的采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量。 2幼鹿的培育幼鹿培育是高产鹿优良特性得以表现的关键技术环节。 幼鹿出生 6个月内生长发育迅速、消化器官不完善、消化机能弱、可塑性和适应性强,因此要对幼鹿实施有效的 6、达 O295外,应在初产母鹿圈早放进几只无恶癖、温驯、经产且妊娠产仔早的母鹿。 22 哺乳仔鹿的补饲仔鹿出生 20天以后,在保护栏内设补料槽和水槽。 精料配方为;豆饼 50、高粱粉 5、玉米面 35、炒热大豆粉 5、麦麸 5,加少量盐和复合维生素等,并投给嫩枝叶。 在哺乳期看护母仔鹿,用鹿代养或用牛奶、羊奶喂养被弃仔鹿或弱仔。 以固定信号、食物和其它环境条件来驯化仔鹿。 23 离乳仔鹿于 8月 20日前后仔鹿离乳,公、母、仔鹿同时分群。 母鹿留原圈,公鹿到新圈,并用无仔温驯鹿稳群。 仔鹿刚离乳时喂给少量精料,做到不能剩料。 每天定时投给 6次嫩绿多汁的鲜枝叶、青刈大豆秧或铡短的青玉米秸,到 10月初每天喂 4次粗饲料。 精饲料量到年末时加到:梅花鹿每天每只 1鹿 2饲料中应有 50豆饼,并喂给熟豆浆。 24 育成鹿育成鹿仍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但是公、母育成鹿的生长发育、体型大小及所需营养已有显著差异,由此在管理上和饲料营养上要区别对待。 投给的精料日量渐增,每天每只 15鹿加倍。 饲料中,豆饼占 50,骨粉和盐各 15g,马鹿 30g。 采取上述培育技术,高产鹿的育成率可达 95以上,育成母鹿 90以上发情受配,仔公鹿于当年 12月即可“冒桃”,其初角茸鲜重一般可达 1花鹿)、2鹿),最高个体可达 34阳梅花鹿)和 1041原品系天山马鹿),为成年时更高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