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兴中英文学校子刘子自传2内容摘要:

开始走上 穷愁著书 的道路。 在贬所,他写了不少政治讽刺诗,大胆地揭露宦官与大官僚的丑行,以抒发胸中的愤懑。 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次年三月 ,刘禹锡写了 《 元和十一(一字衍)年 ,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 所到之处,访问疾苦,关心民瘼,写了不少诗篇。 由于长期遭受斥逐,思想陷于苦闷,早在朗州时期就以佛教作为安慰。 到连州后,与佛教徒往还密切,写了不少酬僧诗,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 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  第四阶段,从文宗大和元年 (827)至武宗会昌二年 (842)病故于洛阳。 大和元年 ,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 他一到长安,就写了 《 再游玄都观绝句 》 ,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会昌元年 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他在地方官任上颇著政绩,但总觉得自己的政治才能没有充分发挥,长抱 天与所长不使施 (《 子刘子自传 》 )之恨。 晚年寄希望于宰相裴度,想协助裴度刷新政治。 但裴度在 牛李党争 中受到排挤 ,无 所施为 ,也未能实现这一愿望。 刘禹锡在黑暗现实下感到没有出路,便借老、庄旷达思想排遣苦闷,而内心不甘沉沦,写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酬乐天咏老见示 》 )一类诗句以自勉,所以明代胡震亨说他晚年“精华不衰”( 《 唐音癸签 》 )。 临终前撰 《 子刘子自传 》 ,为他早年参加的永贞革新辩护,为王叔文恢复名誉,表明他至死不渝的志节。 寄寓着刘禹锡复杂感情的吏隐亭令人流连。 当地文物工作者考察“十咏亭”原址。 昔日吏隐处,现已成了连州中学学子读书温习之地。 刘禹锡草堂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 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 70米,共9层。 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 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