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嗉囊病的防治内容摘要:
2、苏打水溶液软化积食,可将鸽头朝下倒置,用手指掰开鸽嘴,另手轻按嗉囊,使软化食物和水一起从口腔排出,再用 0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几次,内服抗生素防继发感染。 对误服异物可切开嗉囊取出异物,术部消毒严密并缝合,每天内服抗菌药物等。 二、嗉囊炎各龄期的鸽都可发生,但幼鸽比成鸽多发。 病鸽食少不爱活动,嗉囊胀大,触摸时有波动感,内充满酸臭的液体,口吐黏液并有下痢等病状。 鸽误食了有毒物质或发霉变质料损伤嗉囊黏膜,或亲鸽在哺育雏期间由于雏鸽突然死亡而使乳糜在嗉囊内发酵酸败等。 防治时不喂腐败变质料,保持饮水清洁卫生。 亲鸽在育雏期若雏鸽突然死亡,应及时减少饲料供给量,也可把其它雏鸽放入代哺。 可用 2硼酸或小苏打水溶 3、液冲洗嗉囊,同时喂酵母片或乳酶生,内服氨苄西林或土霉素等抗生素防继发感染。 防治期间给鸽喂服米汤或牛奶等易消化食物,促使病情尽快恢复。 三、鸽念珠菌病(鹅口疮)幼鸽和成鸽都易发病,尤以 27 周龄最易感。 成鸽病状不明显常成为隐性常菌者。 嗉囊炎的变化是该病一个病症,还可见口腔、咽喉及食道发炎,肿胀有多量酸臭味黏液。 病重时口腔上腭,咽部,食道和嗉囊均有黄白色斑块状黏附物。 刮取喉部或嗉囊分泌物,镜检可见到类似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菌丝体。 常通过消化道感染,鸽舍潮湿,饲料霉变、环境卫生差等病因。 带菌亲鸽通过鸽乳也可传播,而病鸽排出的粪便及污染饲料、饮水等也可造成健康鸽的感染。 防治时保持鸽舍通风干燥和清洁卫生, 4、禁用霉变料,对鸽舍进行定期消毒。 用牙签挑去口腔和咽喉部的黏附物,在感染部位涂布碘甘油或紫药水,再口服制霉菌素,每只日喂两次,每次 20 毫克,连喂一周。 补喂维生素 A,用 006的硫酸铜溶液饮用 5 天,收效理想。 四、鸽毛滴虫病主要侵害幼鸽消化道疾病。 515 日龄幼鸽感染时常死亡,成鸽常带虫而不出现病状。 嗉囊炎是本病状之一,还可见咽喉、颈部出现结节状肿胀,病鸽饮食减退,精神差,呼吸困难,体质瘦弱,重时死亡。 病鸽口腔溃疡病灶和唾液内含有大量虫体是主要传染源;也可通过口腔排泄物直接传染健康鸽。 带虫不表现病状,成鸽是重要传染源。 常通过接吻、哺喂等途径传播。 污染料和水也可传染。 防治时加强饲管,幼鸽和成鸽分开饲养;发现病鸽及时隔离并消毒鸽舍。 用006的灭滴灵(甲硝唑)饮水服,连喂一周。 口服 2氨基5硝基噻唑,每日一次,每千克重 30克,连喂一周。 饮水中加入 006碘液或硫酸铜液让病鸽自饮。 用 002痢特灵拌料连喂 57 天;还可提高料中维生素 锄头网)含量,以利本病的康复。 专利查询。鸽嗉囊病的防治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鸽子血液原虫病的防治
2、蚊等,将病鸽血液中的配子母体吸入其体内,经发育繁殖成胞子体进入鸽虱蝇唾液腺内,当鸽虱蝇叮咬健康鸽子时,胞子体随唾液进入鸽体而发病。 尤其是在夏秋季节,鸽虱蝇、蠓等吸血昆虫繁殖快,发病率往往高于冬季。 其次接触性感染,被疟原虫污染的水源,土壤以及青绿饲料,鸽场,鸽巢等,尤其是产鸽,频频呆巢,容易受栖巢虱蝇叮咬而发病。 防治首先改善环境,消除或改变鸽虱蝇、蠓(小咬、小黑虫)等吸血昆虫生存条件
物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教科版:选修3-53波粒二象性
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 . 以光电效应为主线,以光电效应方程为重点,重点研究光 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光电效应的规律、光电效应方程 .最后说明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二、复习方法及重点难点突破 对本部分内容的复习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