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寄欧阳舍人书1内容摘要:

是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怎么能够辩别他而不受迷惑,评议他而不徇私情。 能够不迷惑不徇私情,就达到公正而且正确了。 倘若所写的人文辞不擅长,那么,在人世间还不能流传开来,于是又在于他的文章能加倍胜人了。 所以说: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 难道不是这样吗。 第四段( 1): (原文)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译文) 然而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虽然有时在当代并存,也许几十年或一二而年才能出现。 这种人传世是这样的困难,碰到他又是这样的困难。 像先生的道德文章,本来就是所谓几百年才能出现的。 先祖父的言行卓然出众,幸而遇到先生,得以写出公正和正确的神道碑铭,这碑铭能流行于当代并流传到后代是毫无疑问的了。 第四段( 2): (原文)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则往往齂然不之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 况巩也哉。 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译文) 而世上的读书人,每每看到传记中所记古人的事迹,到了他可以感人的地方,就往往极为伤心,在不知不觉中流步了眼泪,何况读的人是他的子孙呢。 更何况是我曾巩呢。 我追慕仰望先祖父的德行,而考虑用什么办法使他的事迹流传,就可以知道先生推恩一次赐我的神道碑铭,可以泽及我的三代,我感激和报答之心,应该怎样回报呢。 第五段( 1): (原文)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于进于门。 潜道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 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 (译文) 可是我又想到,像我这样的浅薄迟钝,而先生加以奖励提携;先祖父的艰难颠沛,境遇不好,一直到死,而先生加以表彰显扬。 这就使世上魁伟杰出的罕见人士,有谁不愿进拜于先生的门下呢。 那些隐世之士,有谁不希望世道的转煤变呢。 善行,有谁不愿意去做。 干坏事,有谁不羞愧而畏惧呢。 第五段( 2): (原文) 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 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 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愧甚,不宣。 巩再拜。 (译文) 作为人的父亲,祖父的,有谁不想教导他的子孙呢。 作为人的子孙的,有谁不想让自己 父亲,祖父得到尊宠荣耀。 这几种美行,全都归功于先生。 既拜受承蒙赏给神道碑铭,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