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01内容摘要:
题目。 2.已知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 例题 2(投影 ) 一辆质量为 103kg的小汽车正以 10m/s的速度行驶,现在让它在,求所需的阻力。 (1)审题分析 这个题目是根据运动情况求 解汽车所受的阻力。 研究对象:汽车 m= 103kg;运动情况:匀减速运动至停止 vt=0, s=;初始条件: v0=10m/s,求阻力 f。 (2)解题思路 由运动情况和初始条件,根据运动学公式可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汽车受的合外力,最后由受力分析可知合外力即阻力。 (3)解题步骤 (投影 ) 画图分析 由运动学公式 asvvt 2202 得 a= 24 sm 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竖直方面 NG=0 水平方面 f=ma= 103 (4)N= 103N f为负值表示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相 反。 引导学生总结出解题步骤与第一类问题相同。 (5)引申:这一类题目除了包括求出人们熟知的力的大小和方向,还包括探索性运用,即根据观测到的运动去认识人们还不知道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卢瑟福发现原子内部有个原子核都属于这类探索。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规律分析 (直线运动 ) 题目类型流程如下 由左向右求解即第一类问题,可将 vt、 v0、 s、 t中任何一个物理量作为未知求解。 由右向左求解即第二类问题,可将 F、 f、 m中任一物量作为未知求解。 若阻力为滑动摩。粤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01
相关推荐
现在让它在 ,求所需的阻力. (1)审题分析 这个题目是根据运动情况求解汽车所受的阻力.研究对象:汽车m= 103kg;运动情况:匀减速运动至停止 vt=0, s=;初始条件:v0=10m/s,求阻力 f. (2)解题思路 由运动情况和初始条件,根据运动学公式可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汽车受的合外力,最后由受力分析可知合外力即阻力. (3)解题步骤 (投影 ) 画图分析
个大汉 (甲 )跟一个女孩 (乙 )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汉把女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大汉拉女孩的力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B.大汉拉女孩的力不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C.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汉把女孩拉动的过程中,大汉的力才比女孩的力大。 在可能出现的短 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Tsin β=ma • Tcos β=mg • 解得 T=20 • β=45O 2/3 310 smα m mg T y x β N2跟踪练习 —— • 1 如下图所示,一辆卡车后面用轻绳拖着质量为 m的物体 A,A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不计。 • (1)当卡车以加速度 a1= • 加速运动时,绳的拉力为 • 则 A对地面的压力多大。 ( 2)当卡车的加速度 a=g时,绳的拉力多大。
属于那类力学问题。 人共受几个力的作用。 各力方向如何。 它们之中哪个力是待求量。 哪个力实际上是己知的。 待求力是谁。 物体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回答解题思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 该题为已知受力求运动,合力沿运动方向,动力实际上是已知的。 点评 :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分析探索和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浅层次规律的能力,运用物理语言表述物理问题的能力。
, 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写成等式为: mFka 国际上规定,质量为 1kg的物体,获得 1m/s2的加速度时,受到的合外力为 1N。 F、 m、 a均取国际单位时, k为 1。 maF 讨论与交流 在初中的学习中 , 我们知道物体重力与质量间的关系为G=mg, 式中 g=, 在高中的学习中 , 又知道重力加速度g=,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g=,
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 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mFa mFka 质量为1kg的物体,获得1m /s 2的加速度时,受到的合外力为 k值 ,若 F定为1N 1k maF maFk k m aF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 同体性: 公式中F、m、a必须是同一研究对象 • 正比性: a与合外力 F成正比,与质量 m成反比 • 矢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