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养兔生产内容摘要:

2、只,兔肉产量 43551 吨,与 2003 规模养兔已占一定比例,据调查,目前全省基础母兔存栏:200500 只的场 299 家,存栏 78097 只 5001000 只的 82 家,存栏49920 只 1000 只以上的 63 家,存栏 120900 只。 全省有兔肉加工厂 5 家,年加工能力 533 吨,产值 1600 万元。 兔业市场 6 个,兔毛加工厂 3 家。 但总体上看,与猪禽业相比,养兔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带动作用小。 本特点首先是区域分布明显,毛兔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平顶山,肉兔主要在濮阳、焦作、洛阳,獭兔主要在安阳、周口、新乡。 这种区域分布为养兔业区域产业开发奠定了一个良 3、好的基础其次是外向型特点突出。 目前仍然主要依赖外销维持发展第三是在畜牧生产中受重视程度不够。 皮价格节节攀升,市场风险犹存自 2003 年下半年始,国际市场毛领路兔皮需求加大,兔皮价格上扬,肉兔价格不足獭兔的三分之一,养殖户扩大规模,增加留种,部分肉兔养殖户转养皮兔。 种獭兔每组(3 母 1 公)400 元以上。 獭兔皮价格一般在:20 元/张(三级,)到 70 元/张(特级)之间商品獭兔 0 元,3 千克活兔 70 元/只,2 千克 50 元/只,3 千克重前出售效益最高。 须注意:一是兔皮价格较高,进一步上涨空间不大二是生产量逐步加大,供不应求的局面即将缓解三是国内外市场对獭兔皮的需求量有限。 预计 4、随着下半年对秋冬兔皮采购量的增加,行情将有所上升,但幅度不会太大。 毛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效益回升市场剪兔毛平均价 130 元/千克,拔毛180 元/千克,创 6 年来的最高记录,出口量和价格近历史最高水平,兔毛市场首次出现供不应求局面。 毛兔使用年限 45 年,年只均产毛 克,年饲养成本在 100 元左右,按现行价格,不计人工和折旧,饲养一只毛兔年盈利 70 元左右。 只要兔毛价格不低于 120 元/千克,养毛兔仍有利可图。 2005 年兔毛产量不会有较大的突破,价格有望继续攀升,行情在今后 23 年内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但应该注意的是,发展毛兔项目饲草要均衡、充足,操作要熟练,技术、管理水平要求高,只 6、兔肉具有高蛋白、高赖氨酸、高消化率和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能三高三低的特点,代表着动物性食品需求的方向。 选育情况我省是全国养兔大省之一,各类兔都有饲养,饲养品种主要有:獭兔、日本大耳白、新西兰、哈白兔、加利福尼亚、德国长毛兔等品种。 多年采,各地建设了一批种兔场,引进了一些种兔,并进行了新品种选育,先后育出了西平县953巨型长毛兔,清丰县皮肉兼用兔豫丰黄,郑州香山系长毛兔等。 但总的来看,与实际需要相比,无论是种兔质量和数量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我省兔业市场发育不健全,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屡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价格波动大,生产起落多,极大地制约了养兔业的发展。 业化程度低规模小、档次 7、低、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 基本处于自由发展状态,缺乏规模场和龙头企业,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表现在炒种多,育种少,曾经出现过的獭兔热、毛兔热,主要是炒种谋利,误导生产缺乏种兔饲养和品种标准,合格种兔场不多,行情好时有商品兔当种兔买现象品种退化严重,遗传不稳定,表现在血统不清,体型小,被毛稀,毛色杂,枪毛比例高,平整度差等。 场体系不健全产品收购主要靠小商贩走村串户,渠道单一、狭窄,不同环节利益分配不均,信息反馈慢,市场大起大落,挫伤了农民的养兔积极性。 存在三多三少,即炒种、供种的场户多,商品生产少普通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原料级产品多(如白条兔、原毛、生皮),深加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