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10课“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2内容摘要:
源需要有“巨大的潜在能力”。 • ① 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海底以下 0到 1500米深的大陆架或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世界上有 79个国家和地区已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气藏。 • ② “可燃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 160- 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 ③ 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是全球传统化石能源储量的两倍以上。 : 人类对“可燃冰”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 • 从“人们恨不得天然气水合物越少越好”到“人们巴不得它的储量越多越好 ”。 在1930年的时候,“可燃气”被人们知晓是因为它“堵塞住了天然气的输送,成为麻烦制造者 ”,所以“人们恨不得天然气水合物越少越好”;现在,随着对“可燃冰”在未来能源方面所扮演角色重要性的认识,人们巴不得它的储量越多越好,尽管当前技术还不足以规模开采,但是利用“可燃冰”作为第四代能源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阅读第三部分: 4.“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 ——“可燃冰”或者说甲烷水合物,就是作为一种科学探索的产物,被科学家维纳德于 1888年合成。 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第一是温度不能太高。 海底的温度是 2℃ 至 4℃ ,适合“可燃冰”的形成,高于 20℃ 就分解;第二是 压力要足够大。 在 0℃ 时,只需要 30个大气压就可形成“可燃冰”。 海深每增加 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 300米就可达到 30个大气压,越深压力越大,“可燃冰”就越稳定;第三是 要有甲烷气源。 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第四册第10课“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2
相关推荐
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明董其昌推他为 “绘画之祖” ,并说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著有 《 王右丞集 》。 《 山居秋暝 》 情 感 《 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对空明雅洁的自然美的热爱; 对淳朴幸福的社会美的憧憬; 对静隐闲居的生活美的向往; 对倾轧污秽的官场丑的厌恶; 三读悟 “
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 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贾府的 “ 硬件 ” • 3.华贵的陈设。 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
秋蝉残鸣 (听觉) 落蕊轻扫 (触觉) 情感:抒发眷恋 流露忧思 手法:以情驭景 情景交融 武汉交通科技学校 武汉交通科技学校 武汉交通科技学校 作者是在颂秋还是悲秋。 武汉交通科技学校 武汉交通科技学校 ( 一 ) 观秋色 你找到了哪些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 这些色彩的描写 , 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青天 ( 蓝绿 ) 蓝朵 ( 蓝色 ) 秋草 ( 黄色 ) 落蕊 ( 灰白 )
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 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他所提出的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的治学原则影响深远。 字词注音 着 zhu243。 笔 僚 li225。 o 属 匿 n236。 名 揭帖 tiě 肆 s236。 口 恫吓 d242。 ng h232。 遗孽 ni232。
菲 抹布 抹杀 拐弯抹角 芳菲 菲薄 默读 思考 本文题为 “ 记念刘和珍君 ” ,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完成思考练习一; 划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 通读课文,概括各个部分的大意: 一、介绍写作缘由 二、交代写作目的 三、回忆认识过程 四、概写遇难经过 五、叙述遇难细节 六、总结经验教训 七、评述深远意义 把握全文的整体思路 交代写作的缘由 (
露敌人 唤醒庸人 写作缘由 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 3节主要内容。 3. 品味第四节虚词的作用 分别概括 3节主要内容。 第 3节:追述生前事迹。 第 4节:概述被害经过。 第 5节:详写遇难经过。 文中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 2. 刘和珍 ——神情举止、品质、精神、性格、作者情感 ● 预定 《 莽原 》 全年 ——“毅然” 坚定追求进步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