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一节细胞增殖之二内容摘要:

D.不出现纺锤丝和无染色体的变化 【 答案 】 D 一、细胞周期的有关问题 1.前提条件 只有能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2.时间问题 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间期经历的时间长,分裂期经历的时间短,所以在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 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表示方法 方法一: B―→ B(分裂间期: B―→ A;分裂期: A―→ B)。 方法二: a+ b或 c+ d(分裂间期: a或 c;分裂期: b或 d)。 (1)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周期性。 例如,神经细胞、叶肉细胞等就不具有周期性。 (2)同一种细胞,外界条件不同,细胞周期的长短也不同。 4.细胞周期中几种细胞结构的变化 (2)纺锤体的变化:形成 (前期 )―→ 解体消失 (末期 ) (3)核膜、核仁的变化:解体消失 (前期 )―→ 重建 (末期 ) (4)染色体行为变化:复制 ―→ 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 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 着丝粒一分为二 ―→ 移向两极 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数目变化 1.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N→ 4N→ 2N(如下图所示 ) 2.核内 DNA数的变化: 2N→ 4N→ 2N(如下图所示 ) 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 0→ 4N→ 0(如下图所示 ) 由以上图示可知,染色体、 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规律如下: (1)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末期恢复。 (2)DNA数目在有丝分裂间期加倍,末期恢复。 (3)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间期形成,前期出现,后期消失。 可见染色体、 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不完全同步。 4.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分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着丝粒数目等于染色体的条数,含有染色单体的一条染色体,因染色单体共有一个着丝粒,故这样的染色体是 “ 一条 ” 而不是两条。 (2)染色单体若存在,其条数为染色体的 2倍。 三、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有丝分裂图像识别技巧 (1)动、植物细胞的识别: ① 图像画成方形,或图像中有细胞板结构,无中心粒结构,一般可判断为植物细胞。 ② 图像画成圆形,或有中心粒结构,无细胞板结构,通过缢裂方式平分细胞 ,一般可判断为动物细胞。 (2)细胞分裂时期的识别: 图像在具备同源染色体的前提下还有下列特点之一,便可判断为有丝分裂: ① 染色体数目加倍 ——有丝分裂后期; ② 所有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 ——有丝分裂中期; ③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同母细胞 ——有丝分裂末期。 四、与细胞分裂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 1.线粒体 :为间期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及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2.核糖体 :间期组成染色质的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3.中心体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在分裂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 两个中心体在细胞两极如何分布,决定着细胞的分裂方向。 4.高尔基体 :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有许多高尔基体聚集,形成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由于高 五、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 1.洋葱根尖的培养 实验前 3~ 4 d培养,待根长到 5 cm时可进行观察。 2.玻片标本的制作 3.观察 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细胞周期 下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 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对植物 a→ b段的生理活动没有影响 B.图中 b→ a→ 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C.甲图的 b→ a与丙图的 b→ 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D.从 a→ b,由于 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 自主探究 】 __C__ 【 规范解答 】 a→ b是分裂间期,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都需要酶,温度能影响酶的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