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貉螨病的综合防治内容摘要:

2、枚卵,经 23 天从卵内孵化出幼虫,幼虫爬到皮肤表面,在毛间的皮肤上开凿,在里面蜕化变为若虫,钻入皮肤,形成狭而小的穴道,并在里面蜕化为成虫。 螨雌虫虫体呈椭圆形,污白色。 雌虫产出几十到 100 个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 34 天从中孵出 6 条腿的幼虫,此幼虫经过若干天蜕皮之后,变终末稚虫,再经蜕皮后变为成虫。 2 流行特点狐、貉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互相传播。 患病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例如密集饲养、配种等均可传播。 通过直接污染的笼舍、食盆、产箱以及工作服、手套等也可间接传播。 秋、冬季节,光照不足、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有利于螨虫发育,故螨病蔓延较广,发病较重。 春末、夏初,兽体换毛、通气改善、皮肤受 3、光照充足、疥螨和痒螨大量死亡,这时症状减轻或完全康复。 3 螨剧痒为本病的主要症状,且贯穿于整个疾病中。 一般先发生在脚掌部皮肤,后逐渐蔓延到飞节及肘部,然后扩散到头、尾、颈及胸腹内侧,最后发展为全身感染。 感染越重,痒觉越剧烈。 其特点是病狐、貉进入温暖小室或经运动后,则痒觉更加剧烈,使之不停地啃舐,以前爪搔抓,不断向周围物体摩擦,从而加剧患部炎症,同时也向周围散布大量病原。 狐、貉由于身体皮肤广泛被侵害,食欲减退,有时发生中毒死亡,但多数病列经治疗预后良好。 痒螨初期局部皮肤发炎,有轻度痒觉,病狐、貉时而摇头,或以耳壳摩擦地面、小室、笼网,并以脚爪搔抓患部,引起外耳道皮肤发红、肿胀,形成炎性水泡,并有 4、浆液渗出。 渗出液粘附耳壳下缘被毛,干涸后形成痂,厚厚地嵌于耳道内,如纸卷样,堵塞耳道。 有时耳痒螨钻入内耳,损伤鼓膜,造成鼓膜穿孔,此时病狐、貉食欲下降,头呈 90120角转向病耳一侧。 严重病例可能延至筛骨及脑部,则出现痉挛或癫痫症状。 4 诊断本病根据患兽皮肤被螨虫侵害所产生的特征性临床症状(结痂)而较容易作出诊断。 对症状不明显的病兽,需采集患部皮肤上的痂皮,检查有无螨虫后才可确诊。 有条件的饲养场,用手术刀片刮少许结痂下面污血物,置洁净玻璃皿内,用 10%液浸泡 35 分钟,然后蘸取 1 滴悬浮液置载玻片上,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即可在视野内看到螨虫。 也可用倍数较大的放大镜观察到螨虫。 炎症鉴别:临床 6、便杀死新孵出的幼虫,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 物治疗治疗螨病的药物很多,有些已经停用,现介绍几种常用药物。 维菌素或阿维菌素一般每千克体重按 部皮下注射,隔 7 日 1次,连用 3 次即可治愈。 但近几年从治疗效果来看,狐、貉对上述两种药有产生抗药性的倾向。 因此,剂量可考虑稍加大,例如按每千克体重 5 日 1 次,效果较为显著。 灭由美国辉瑞公司生产,为首选药。 该药治疗螨病比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效果明显,且毒性小,一般使用 12 次即可治愈。 它据资料报道,用杀螨灵或敌杀死外用药液治疗,效果明显,经 12次治疗,即痊愈;但仅适于小面积感染。 具体操作方法:将确诊为患螨病的病兽保定,剪掉被毛和结痂,用镊子夹住棉球,蘸取足量的药液涂擦患部,反复用几个棉球擦 34 次。 涂擦完后将病兽送入原笼,57 天后,再用上法治疗1 次,即可治愈。 据资料介绍,患螨病的狐、貉,可用 2%敌百虫或 15%的浓碘酊涂擦患部 2 次以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离治疗当狐、貉发生螨病时,要进行全群检查,发现病兽立即隔离治疗。 污染的笼具用 2%3%热克辽林或来苏儿溶液消毒。 最好在治疗病兽后,立即用上述药液对笼具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不留隐患。 为防止螨病蔓延,治疗处理患兽所剪下的痂皮、被毛须全部销毁。 引入新的品种时,应进行严格检查,并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确无螨病时再混群饲养。 饲养人员与病兽接触后,应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