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同步课件: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7人教版选修1内容摘要:
素酶 比较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流程与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流程有何异同。 请根据实验流程图和教材的资料,进行实验设计,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所需仪器、材料、用具和药品 四、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五、分析结果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掌握刚果红染色的机理和操作。 实验设计 以纤维素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能选择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而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二、实验原理 实验设计 三、所需仪器、材料、用具和药品 实验仪器与用具 除了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中用到的外,还需要恒温振荡培养箱。 材料与药品 四、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设计 配培养基 灭菌 土壤取样 样品稀释 涂布接种。高中生物同步课件: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7人教版选修1
相关推荐
培养基的作用 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与之对照 : 将土样加入装有 30ml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 1~ 2天,直至培养液变浑浊。 也可重复选择培养 思考: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 “ 浓缩 ” 所需的微生物。 思考: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 “ 浓缩 ” 所需的微生物。 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
这种土壤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选择培养 选择培养的目的: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制备选择培养基 参照课本 29页旁栏中的比例配置,回答下列问题 a、旁栏中的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 为什么。 b、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 如果具 有,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c、你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基的作用 是液体培养基
验过程及结果 亲代 噬菌体 寄主 细胞内 子代 噬菌体 实验 结论 第一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 35 S标记蛋白质 32 P标记DNA 无 35S标记 蛋白质 有 32P标记 DNA 外壳 蛋白质 无 35S DNA有 32P标记 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结论: 注意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除了 DNA以外,还有 RNA。 有些病毒不含有 DNA
蛋白质 无 35S标记 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 35S 标记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RNA( 核糖核酸) 有些病毒(如烟草花 叶病毒 ),它们不含有 DNA, 只含有 RNA。 在这种情况下, RNA就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 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证明, 绝大多数生物 都以是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 TMV(烟草花叶病毒) 蛋白质外膜 RNA 侵染 烟草叶 引起 病症 HRV(车前草病毒)
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个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最后,这些噬菌体由于细菌的解体而被释放出来,再去侵染其他的细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动画 注意: 以上两个实验均不能证明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相同点:实验思路相同,实验关键都是 把 DNA和蛋白质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