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的立枯病内容摘要:
2、地及徒长苗、温度不适发病重。 该菌寄主范围广,国内已报道有 80多种植物可被侵害,如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豆科、伞形花科、藜科、菊科、百合科等多种蔬菜。 防治方法(1)轮作提倡与小麦、大麦等轮作 35 年,避免与水稻连作。 (2)适时播种春蚕豆适当晚播,冬蚕豆避免晚播。 (3)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土壤过干过湿,增施过磷酸钙,提高寄主抗病力。 (4)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 03的 40拌种双粉剂或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5)育苗床可用 4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1:1 混合,每 015土混匀,播种前取l3 铺底,23 盖在种子上。 (6)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一 7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1001200 倍液、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 6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4050mg 7天 1次,防治 1次或 2次。 专利查询。蚕豆的立枯病
相关推荐
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 32P的噬菌体和含有 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 ) A. 1/4和 1 B. 3/4和 0 C. 1/4和 0 D. 3/4和 1 C ① 标记哪种元素。 若标记 32P和 35S,则分别标记了 DNA和 蛋白质,若标记 C、 H、 O等,则同时标记 DNA和蛋白质。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应明确 DNA 蛋白质 DNA和蛋白质 噬菌体
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个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最后,这些噬菌体由于细菌的解体而被释放出来,再去侵染其他的细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动画 注意: 以上两个实验均不能证明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相同点:实验思路相同,实验关键都是 把 DNA和蛋白质分开
养基培养细菌,再让噬菌体侵染这些细菌。 [ 过程探究 3]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 : [ 过程探究 3]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 : ① A、 B两组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 ② 细菌裂解后,在释放的 T2噬菌体中, B组可以检测到 32P标记的 DNA,但 A组 却不能检测到 35S标记的蛋白质。 这是为什么。 ? [ 过程探究 3]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 : [ 知识建构 3] DNA是遗传物质。
O KH2PO4 MgSO4 7H2O 无机盐 酵母膏 生长因子、碳源、氮源 水解酵素 氮素、生长因子 溶解后,蒸馏水定容至 1000mL 水 提示:自变量为培养基的种类,即普通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 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与之对照 ,或者将纤维素改为葡萄糖。 A、旁栏中的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 为什么。 是液体培养基,原因是配方中无凝固剂(琼脂) B、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 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㈢ .设置对照: 实例:在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筛选与统计菌 落数目的实验时, A同学从对应的 106 倍稀释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 150个菌 落,但是其他同学在同样的稀释度下 只选择出大约 50个菌落。 分析其原因。 原因: ⑴ 土样不同 , ⑵ 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 (或者是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 )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