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同步课件: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3人教版选修1内容摘要:
置对照: 实例:在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筛选与统计菌落数目的实验时, A同学从对应的 106倍稀释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 150个菌落,但是其他同学在同样的稀释度下只选择出大约 50个菌落。 分析其原因。 原因: ⑴ 土样不同 , ⑵ 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 (或者是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 ) 小结: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方案一: 由其他同学用与 A同学相同土样进行实验 方案二: 将 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结果预测: 如果结果与 A同学一致,则证明 A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 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 二 .实验的具体操作 ㈠ .土壤取样 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 先铲去表层土 3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 ◆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灭菌。 ㈡ .制备培养基: 制备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 选择培养基。 ◆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10g。 ◆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火焰旁进行 ◆ 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原因:不同微生物在土壤中含量不同 目的:保证获得菌落数在 30~ 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 [三 ]样品的稀释 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 , 选用的稀释范围相同吗。 原因: 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 ( 单位:株 /kg)是不同的。 例如在干旱土壤中的上层样本中: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数约为 2 185万 , 放线菌数约为 477万 , 霉菌数约为。 结论: 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 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 , 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 ㈣ .取样涂布 ◆实验时要对培养皿作好标记。 注明培养基类型、培养时间。高中生物同步课件: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3人教版选修1
相关推荐
究思路 (三)设置对照 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 将待测样品经过一系列的稀释,然后选择 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均匀涂布在平板上,然 后培养。 注意: 为了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 释度菌液涂布到 3个或 3个以上的平板上, 经培养,计算出菌落的平均数。 一 研究思路 (三)设置对照 判断培养基中是否有杂菌污染: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进行培养。 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
* 县新农办主任 *** 县质监局局长 *** 县供电公司经理 *** 县财政局农财股负责人 *** 县新农办副主任 *** 县新农办会计 各乡镇 乡镇长、 **开发区办事处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新农办,办公室主任由 ***兼任,副主任 ***(兼)。 各乡镇(区)人民政府相应成立行政村亮化领导组。 (二)成员单位职责 成员单位要围绕行政村街道亮化工程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B. 刚果红能与纤维二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C. 刚果红不能与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D. 若培养基上产生了透明圈,则说明已筛 选出了纤维素分解菌 练一练: 利用刚果红法可以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B. 刚果红能与纤维二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C. 刚果红不能与葡萄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D.
2、不穿工作服进场,以防把传染病带进场内或带出场外。 饲养场内棚舍和笼箱食盒要定期用速灭威、天迪洁进行刷洗、消毒。 (2)棚舍内应每周清掏粪便 23 次,笼舍及小箱室每天打扫一次,食具要每天清洗一次,每 35 天消毒一次。 对地面要铺垫石灰、锯末或沙子等,经常用耙子与粪便混合,可防止苍蝇产卵和消除恶臭。 (3)对死亡动物剖检,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 不许在饲养区内剖检动物。
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 四、实验案例 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 先铲去表层土 3 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 事先要灭菌 )入准备好的信封中。 土壤中某样品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准备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和 选择培养基 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作为 对照
g/Kg。 腌制条件 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 时间 、 温度 和 食盐的用量。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 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一般在腌制 10天后 ,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 —— 先增加后减少。 坛内中 硝酸还原菌 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成 亚硝酸盐 ,腌制久了,乳酸菌大量繁殖,抑制硝酸还原菌 的繁殖,亚硝酸盐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