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同步课件: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2人教版选修1内容摘要:
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 四、实验案例 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 先铲去表层土 3 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 事先要灭菌 )入准备好的信封中。 土壤中某样品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准备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和 选择培养基 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作为 对照 ,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 由于初次实验,对于稀释的范围没有把握,因此选择了一个较为宽泛的范围: 稀释倍数为 103~ 107。 每个稀释度下需要 3个 选择培养基, 1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因此共需要 15个选择培养基, 5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将 10 g土样加入盛有 90 mL无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中(锥形瓶体积为 250 mL),充分摇匀,吸取上清液 1 mL,转移至盛有 9 mL的生理盐水的无菌大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至 107稀释度,并按照由 107~ 103稀释度按照浓度 从低到高 的顺序 涂布平板 ,不必更换移液管。 将涂布好的培养皿放在 30 ℃ 温度下培养。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会有不同的菌落产生。 比较牛肉膏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中菌落的数量、形态等,并做好记录。 挑选选择培养基中不同形态的菌落接入含酚红 培养基的斜面中,观察能否产生如课本中图 210的颜色反应。 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高中生物同步课件: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2人教版选修1
相关推荐
2、不穿工作服进场,以防把传染病带进场内或带出场外。 饲养场内棚舍和笼箱食盒要定期用速灭威、天迪洁进行刷洗、消毒。 (2)棚舍内应每周清掏粪便 23 次,笼舍及小箱室每天打扫一次,食具要每天清洗一次,每 35 天消毒一次。 对地面要铺垫石灰、锯末或沙子等,经常用耙子与粪便混合,可防止苍蝇产卵和消除恶臭。 (3)对死亡动物剖检,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 不许在饲养区内剖检动物。
置对照: 实例:在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筛选与统计菌落数目的实验时, A同学从对应的 106倍稀释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 150个菌落,但是其他同学在同样的稀释度下只选择出大约 50个菌落。 分析其原因。 原因: ⑴ 土样不同 , ⑵ 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 (或者是混入了其他的含氮物质 ) 小结: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方案一: 由其他同学用与
究思路 (三)设置对照 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 将待测样品经过一系列的稀释,然后选择 三个稀释度的菌液均匀涂布在平板上,然 后培养。 注意: 为了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 释度菌液涂布到 3个或 3个以上的平板上, 经培养,计算出菌落的平均数。 一 研究思路 (三)设置对照 判断培养基中是否有杂菌污染: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进行培养。 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
g/Kg。 腌制条件 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 时间 、 温度 和 食盐的用量。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 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一般在腌制 10天后 ,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 —— 先增加后减少。 坛内中 硝酸还原菌 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成 亚硝酸盐 ,腌制久了,乳酸菌大量繁殖,抑制硝酸还原菌 的繁殖,亚硝酸盐含量
蔬菜表面带入的微生物 ,主要是以不抗酸的 大肠杆菌 和 酵母菌 等较为活跃,它们产生较多的乳酸、酒精、醋酸和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以气泡从水槽内放出,逐渐使坛内形成嫌气状态。 发酵前期: 发酵中期: 乳酸菌逐渐占据优势,其他发酵微生物受到抑制,乳酸积累增多,这一期为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且清香品质最好。 发酵后期: 特点:乳酸含量过高,抑制乳酸菌活动,乳酸菌减少。 此阶段泡菜酸度过高、风味不协调
2、是本病的又一特征。 3临床症状潜伏期 67 天,体温升高,流鼻液,腹泻,眼结震颤。 继而兴奋,肌肉痉挛性收缩,对刺激反应特别敏感。 后期共济运动失调,精神沉郁、迟钝,出现偏瘫或截瘫,病程约 23 天,多以死亡告终。 本病慢性经过时,引起母狐流产、难产,产后最初几天仔狐死亡。 4解剖病理改变脑实质、脑膜和脑脊髓出血,心内膜、胸膜、胰腺和肺均出血,肝肿大出。 ?。 5诊断确诊有赖于病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