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第5章学案5习题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内容摘要:
F ′ = m a ′ 2 + g 2= 5 mg . 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 针对训练 2 在例 2 中,当滑块加速度多大时,线的拉力为零。 此时滑块运动状态可能是怎样的。 当线的拉力恰好为零时,小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受重力 mg 、弹力 N ′ ,两个力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右 .合力大小为 mg t a n 4 5 176。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 t a n 4 5 176。 = ma 得: a = g t a n 4 5 176。 = g 滑块的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可能的运动状态有:向右做加速度大小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向左做加速度大小为 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 三 .多过程问题分析 找到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并逐一分析每个过程 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 合理分段 不同过程中力发生变化 a发生变化 注意 例 m= 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现在对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力 F, F= 10 N, θ= 37176。 (sin 37176。 = ),经 t1= 10 s后撤去力 F,再经一段时间,物体又静止. (g取 10 m/s2)则: (1)说明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历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 (3)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 当力 F作用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撤去 F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撤去 F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例 m= 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现在对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力 F, F= 10 N, θ= 37176。 (sin 37176。 = ),经 t1= 10 s后撤去力 F,再经一段时间,物体又静止. (g取 10 m/s2)则: (1)说明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历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 (3)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 mg N1 f Fsin θ+ N1= mg Fcos θ- f= ma1 f= μN1 v= a1t1 211sats1= 25 m v= 5 m/s 竖直方向 水平方向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例 m= 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现在对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力 F, F= 10 N, θ= 37176。 (sin 37176。 = ),经 t1= 10 s后撤去力 F,再经一段时间,物体又静止. (g取 10 m/s2)则: (1)说明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历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 (3)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 (3)撤去 F后 mg N2 f′ f′= μmg= ma2 2a2s2= v2 s2= m 物体运动的总位移 s= s1+ s2= m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 1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和 2m的 A和 B两球用轻弹簧连接 , A球用细线悬挂起来,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第5章学案5习题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
相关推荐
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 AC 另一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 大小和方向 必须都改变 合力为零,它们之间不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3)如图 (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力 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定型陈列 =向上立体陈列的要点 所陈列的商品要与货架前方的 面 保持一致。 商品的 正面 要全部面向通路一侧。 (让顾客可以看到) 避免使顾客看到货架隔板及货架后面的挡板。 陈列的高度,通常使所陈列的商品与上段货架隔板保持至少 5 厘米的距离。 陈列商品间的间距一般为 2~ 3mm。 在进行陈列的时候,要核查所陈列的商品是否正确,并安放宣传板、 POP。 变化陈列(特殊陈列)的种类及特征
2、由于近几年来养兔业的大发展,大量种兔的流动,该病呈流行趋势,对养兔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发病兔场的工作人员也会引起皮肤损害,影响人的健康。 为减少经济损失,保障养兔业的正常发展,笔者对该病作了研究,利用抗真菌药防治兔脱毛癣,配合有效的消毒措施,防治该病已取得明显进展。 流行状况该病已存在多年,各地均有发生,随着规模化养兔的发展,该病流行更为广泛,危害更大。 据临床观察
略定制方法; 熟悉产品管理的相关流程; 熟悉 项目管理; 熟悉产品财务管理; 经验(行业或相关专业、管理)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二年以上产品管理经验; 二年以上的项目管理经验; 技能(英文、 IT、沟通) 英语良好,能流畅阅读相关专业文献; 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述能力; 素质能力 具有较强的成就导向,具备把工作做好,改进创新,和追求高标准的具体 愿望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