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第5章学案5习题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几类典型问题内容摘要:

F ′ = m a ′ 2 + g 2= 5 mg . 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 针对训练 2 在例 2 中,当滑块加速度多大时,线的拉力为零。 此时滑块运动状态可能是怎样的。 当线的拉力恰好为零时,小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受重力 mg 、弹力 N ′ ,两个力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右 .合力大小为 mg t a n 4 5 176。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 t a n 4 5 176。 = ma 得: a = g t a n 4 5 176。 = g 滑块的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可能的运动状态有:向右做加速度大小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向左做加速度大小为 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 三 .多过程问题分析 找到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并逐一分析每个过程 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 合理分段 不同过程中力发生变化 a发生变化 注意 例 m= 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现在对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力 F, F= 10 N, θ= 37176。 (sin 37176。 = ),经 t1= 10 s后撤去力 F,再经一段时间,物体又静止. (g取 10 m/s2)则: (1)说明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历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 (3)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 当力 F作用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撤去 F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撤去 F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例 m= 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现在对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力 F, F= 10 N, θ= 37176。 (sin 37176。 = ),经 t1= 10 s后撤去力 F,再经一段时间,物体又静止. (g取 10 m/s2)则: (1)说明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历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 (3)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 mg N1 f Fsin θ+ N1= mg Fcos θ- f= ma1 f= μN1 v= a1t1 211sats1= 25 m v= 5 m/s 竖直方向 水平方向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例 m= 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现在对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力 F, F= 10 N, θ= 37176。 (sin 37176。 = ),经 t1= 10 s后撤去力 F,再经一段时间,物体又静止. (g取 10 m/s2)则: (1)说明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历的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是多少。 (3)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 (3)撤去 F后 mg N2 f′ f′= μmg= ma2 2a2s2= v2 s2= m 物体运动的总位移 s= s1+ s2= m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析 1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和 2m的 A和 B两球用轻弹簧连接 , A球用细线悬挂起来,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