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阳光政府-水政监察执法系统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全市水库、河道、堤防、河口滩涂、滞洪区及其它水务设施的监督管理 ,负责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 (七 )负责全市水土保持工作 ,组织协调水 土流失的监测和综合防治。 (八 )组织水功能区的划分 ,监测河道、水库的水量 ,检测其水质 ,审定其水域纳污能力 ,并向环保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 (九 )负责全市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和污水处理费的监管工作;负责全市节约用水工作;负责污水回用、中水、海水利用工作。 (十 )负责全市水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水务系统的科技工作;组织水务系统职工的业务培训。 (十一 )负责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有关工作 ,调解水事纠纷。 (十二 )代管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市三防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治理 XX 河办公室;指导各区的水务工作。 (十三 )建立完善与企业对话沟通制度 ,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十四 )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有关事项。 8 8 第 2章 项目建设 必要性 必要性 分析 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息手段落后, XX 市 水政监察执法完全靠人工执法,没有信息化手段进行执法 管理。 很 容易形成“信息不畅、情况不明”的问题,造成工作被动。 是提升 水政监察执法 管理水平的必要 水政监察执法 管理工作牵涉到的面非常广,基本囊括了市级 水务监察 职能单位的工作内容,是具体落实市、区 、街道办水政监察执法 管理工作的前站和末梢,各级 监察执法 部门的许多工作决策 都依赖于基层 民众 反馈回来的数据和信息,它对 水政监察执法 各项工作决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通过有效整合信息化应用,将数据管理与业务协同更好地衔接起来,以确保数据来源的 准确 性和完整性,就能更好地为 监察执法 管理部门的工作决策提供准确的、及时的、完整的决策数据依据,就能将各级部门科学化决策更推进一步。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行政监察职能 通过建立水政监察执法系统对各项行政业务办理过程实施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和信息服务,从而达到:  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 推动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  改善行 政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 防腐倡廉,打造阳光政府。 可行性分析 十几年来,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我国 IT 界人士也是在不断地追赶全球信息化的浪潮。 目前,我国软件企业开发行政和业务管理系统的技术都已经相对成熟和先进 ;从 XX 其他监察执法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 XX 市城管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执法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是我们可借鉴参考的。 加之 XX 水务局9 9 水政监察执法 内部管理的日益规范化和业务需求的不断清晰和明确,从这几点看,实施 XX 市 阳光政府 —水政监察执法 系统项目在技术和业务方面都是可行的。 此外,为提 前两年完成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城市的目标和工作任务,近期,XX 市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也给予了充分支持和保障。 项目建设 有利条件 政策可行性 根据市委、市政府在《中共 XX 市委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意见》( XX 发 [20xx]16 号)文件要求,明确了 XX 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即确立了“实现电子政务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 XX 化应用转变,从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的指导思想。 建立统一的 XX 市 阳光政府 — 水政监察执法 系统 ,已成为我市全面推 进和 XX 化 水政监察执法 内部应用转变的切实需求建设的重要内容。 XX 市政府 20xx 年工作政府报告指出:要以开展“服务年”活动为抓手,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向基层基础、民计民生、重点支柱产业倾斜, XX 市阳光政府 — 水政监察执法 系统 工程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的,其建设完全符合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政策和精神,在政策上是可行的。 技术可行性 XX 市 阳光政府 — 水政监察执法 系统 工程项目的建设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和经验,综合运用基础软件平台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先进而成熟的技术,构建一个技术先进、框 架灵活、运转高效的信息平台。 这些先进的技术已经在 XX 市及各区其他电子政务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并非常适合本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因此 XX 市 阳光政府 — 水政监察执法 系统 工程项目的建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组织保障到位 为组织和落实好 XX 市 阳光政府 — 水政监察执法 系统 的建设工作,由将市水务局 成立了由 XX 市 水务局 相关领导担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市信息网络中心承担具体的系统建设任务,负责项目协调和沟通工作,在组织方面有力地保证了项目的成功。 10 10 系统的开发和集成将由研发实力强大,具有丰富经验的系统开发商来承担, 并从系统建设启动开始,到软件开发和集成,及系统建成后的运行和维护等环节都保证了必要的技术力量和人手,从技术实力和人力保证的角度考虑,系统建设都是可行的。 资金保障有力 XX 市阳光政府 — 水政监察执法系统建设经费由市财政拨款,从而保证了系统建设的必要经费。 11 11 第 3章 系统标准化建设 软件设计开发标准  GB/T 14394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 GB/T 155321995《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 GB/T 856619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 GB/T 938519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 编制指南》  GB/T 938619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 GB/T1250419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 GB/T1250519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 GB/T166801996《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 GB/T 8567《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 GB/T14079《软件维护指南》  GB/T14085《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及约定》  GB/T17895《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 GB/T14394《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及可维护性管理》  GB/T12504《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 GB1526《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  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软件质量管理标准  ISO90003《软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 ISO10006《项目管理质量标准》  ISO/IEC 14589《软件质量评价》 电子政务标准 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 1 部分:总则》 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 2 部分:工程管理》  《电子政务 标准化指南 第 3 部分:网络建设》 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 4 部分:信息共享》 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 5 部分:支撑技术》 12 12 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第 6 部分:信息安全》 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 XML)的电子公文格式 第 3 部分:显现》 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 XML)的电子公文格式 第 4 部分:办理》 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 XML)的电子公文格式 第 5 部分:交换》 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 XML)的电子公文格式 第 6 部分:归档》  《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 XML)的电子公文格式 第 7 部分:安全》 13 13 第 4章 项目 需求分析 现状 分析 XX 市水务局水政监察执法部门: XX 市水政监察支队 刚 成立一年多, 目前还没有什么信息化管理系统,唯一的就是一个办公系统,且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解决水政监察执法的业务需要。 执法人员 发现行政违法行为到结案的整个执法过程中,其文书现均为手工填写、审批及归档、信息全部以书面材料保存,不但是信息的查询、统计相对困难,准确度受到影响,且基本不能满足“阳光政府”对水政执法全过程监督的要求。 基于以上现状,水政监察执法部门迫切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规范水政监察执法的流程,完善执法手段、提升执法水平,提升行政执行力。 向 XX 市 数字城管那样实现网络化和电子化执法,最终实现行政执法流程的电子全覆盖和电子监察全覆盖。 项目需求分析 根据前期对 XX 市水政监察执法部门 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我们了解到 XX 水政监察执法部门 目前特别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强行政和业务管理工作,使市、区 、街道三 级 水政监察执法 单位的信息能够互联互通 , 高效共享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资源。 能不受时空限制,轻松、快捷查询到与 水政监察 执法业务相关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更新的行政许可、工商登记、电子地图、自然人信息以及市、区、街道三级 水政监察执法 案件处理等信息。 提供各 类统计,包括对部门的案件查询,对个人、部门业绩查询功能,也可以查询在一定范围内按种类统计数据。 XX 市水政监察执法部门根据自身管理需求,结合自己建立的信息系统,对水政监察执法提出如下要求:  执法现场电子化取证勘察。  公众举报,投诉处理  监察执法任务下派  监察执法车辆的实时定位、行进轨迹记录 14 14  监察执法车辆科学合理调度  系统平台 GIS 图展示  执法终端上报 GPS 采集坐标实现平台距离和面积测算  与现有平台接口,实现信息共享  政务信息实时发布 业务对象分析 系统业务涉及的业务对象如下: G P R S 通 通 通通通 通 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 通 通通 通通 通 通 通 通 通通 通 通 通 通 通  XX 市 水政监察执法 信息中心 系统业务的“心脏”所在,驱动整个系统业务的运转,它是业务功能应用中心,也是 XX 市 水政监察执法部门 的监控管理中心,同时还是系统的数据收集中心,更是系统各项资源的整合及应用中心。  上级管理部门 通过统计分析系统的各项信息数据,掌握 水政监察执法 相关业务工作的情况,并以此对 水政监察执法 的行政、业务管理做出科学安排和决策。  XX 市、 区 、街道水政监察执法部门 15 15 XX 市 、 区 、街道 所有的 水政监察执法部门。 作为 水政监察执法 的相关单位,他们将通过统一的 系统 平台,实现与信息 互联和共享、工作协同和互动交流。  水政监察执法 车辆 接到 水政监察执法 相关任务,根据统一安排到指定地点执行任务。 通过车载的 GPS+GPRS 模块随时发送车辆的行动轨迹坐标等基本信息。  市民公众上网用户 市民公众对 水政监察执法 进行监督及相关信息查询。 他们通过系统的网络公众服务平台,对 水政监察执法 的工作提出建议。 业务流程分析 水政监察执法系统的业务流程分两条主线:一条主线实现案件办理、另一条主线实现对案件办理过程的督察、及对各级行政执法主体进行综合评价。 主要业务流程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 主线 1(图左边 )为案件办理。 经过办案审查确定是否是本单位案件,如是则立案,如不是则进行案件移送,交给案件相关单位;经过案件处理流程进行处理,直到完成,反馈处理信息。 16 16 主线 2(图右边)为执法督察、评价及决策分析。 督察人员发现情况后,对执法主体督促,执法主体给出相应的反馈;在督察的基础上,进行对执法主体的量化考核,并实现考核评价结果的信息发布;在量化考核基础上,选定一些指标做分析,辅助领导决策。 两条主线之间相辅相成,主线 1 为基础,为主线 2 提供案件处理过程数据,主线 2 依托于主线 1,并可将指导及纠正主线 1 的行进过程。 案件的来 源主要有四:执法现场发现的案件、群众投诉(与水政监察执法系统对接)形成的案件、上级交办案件。 信息共享 与数据交换子系统 需求 建设一个信息交换、 信息共享 查询 系统 ,此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基础及运行平台,具体需求分以下 几 个方面:  建立“信息资源中心”,自动将各种信息资源有机整合,统一提供内容检索和浏览; 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执法技术标准和执法依据,同时根据相关行政制度、条例建立行政执法标准数据资源库,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 从而保证监察执法的规范、杜绝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 数据交换用于实现不同级系统间以及 水政监察 执法 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改善目前由于领域、部门、系统的差别和隔离所引发的信息孤岛的现象,实现城市空间数据 、业务数据 在应用层次上的共享,使得查询、浏览、获取、交换、使用和再加工信息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