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工厂化生产技术内容摘要:

2、。 黄粉虫具趋光性,怕光而趋暗。 四、饲养器具1、标准饲养盘。 目前生产上最常采用的养殖盒规格为长 80 厘米、宽 40 厘米、高 6 厘米。 为了节约成本,也可利用旧木料自行制作木盘,或者采用硬纸制作成纸质养殖盒,但规格必须与上统一。 2、饲养架。 饲养架由30304 角钢组装而成,一般分为 6 层,每层可以放置 6 个标准饲养盘。 3、分离筛。 分离筛分为 2 类,一类用于分离各龄幼虫和虫粪,一类用于分离老熟幼虫或蛹。 幼虫与虫粪的分离筛由 8 目、20 目、40 目、60 目铁丝网或尼龙丝网作底制作而成,四周用 1 厘米厚的木板制成。 4、产卵盘。 产卵盘与生产饲养盘规格统一。 产卵盘由产卵隔离网筛和生产饲养盘 3、 2 部分组成,产卵隔离筛由 4060 目筛网制作而成,四周比标准饲养盘缩小35 厘米。 5、孵化箱和羽化箱。 五、防疫1、软腐病。 山东省出现于 79 月份。 发病后幼虫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粪便稀清,最后变黑而死亡,死亡虫体初黑软,且散发恶臭气味,后变干瘪、僵硬。 发现本病要停放青料,清理残食,调节室内湿度。 将 氯霉素或金霉素与麦麸 250 克混合均匀投喂。 严禁在饲料中积水或于饲养盘中见水珠。 2、干枯病。 虫体患病后,由体节部位干枯发展到全身干枯而死亡。 在空气干燥季节,及时投喂青料,在地面上洒水,设水盆降温。 3、螨害。 螨类对黄粉虫危害很大,造成虫体瘦弱,生长迟缓,孵化率低,繁殖力减弱,一般发生于 79 5、应小一些。 繁殖用成虫饲养密度一般保持在每标准饲养盘40006000 只。 2、幼虫的饲养与虫粪筛除。 从卵的置放和孵化开始,就要保持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整齐性,最好将 13 天内的卵作为一批。 饲养前,先在饲养箱、盒等器具内放入麸皮或其他饲料,再将黄粉虫卵或初孵化幼虫放入,幼虫密度以布满器具或最多不超过 34 厘米厚为宜,最后在上面铺放菜叶、其他蔬菜果品残体等。 每隔一周左右,筛除虫粪,换上新饲料。 当幼虫长到 2035 毫米时,便可采收用于饲喂动物。 一般幼虫体长达到 30 毫米时,颜色由黄褐色变淡,且食量减少,这是老熟幼虫的后期,以后即很快进入化蛹阶段。 一般幼虫为 35 天筛 1 次虫粪,投放一次饲料。 6、13 龄幼虫可以不筛除虫粪,48 龄用 60 目筛网,10 龄以上可用 40 目筛网,老熟幼虫用普通铁窗纱为宜。 3、成虫的分离与饲养。 分离成虫的方法主要有 3 种:菜叶诱集。 选择含水量较大的蔬菜叶,在刚出现羽化的成虫时,将菜叶置于饲养器具中,成虫便迅速爬到菜叶上取食,然后将菜叶连同成虫一起取出,放到集卵箱中。 用浸湿的黑布或海绵等物覆盖在饲养器具中蛹和成虫上面,将黑布移至集卵箱中,把成虫拨下来即可,如此反复几次,即可将成虫分离出来。 人工手拣,可以使蛹和成虫受伤率降低,但用工浪费。 在育种材料的选择中,人工手拣仍是必要的手段。 在工厂化生产模式中,将分离出来的蛹集中在一起,置于羽化箱中,经过810 天便集中羽化为成虫。 将羽化出的成虫放置于饲养容器内,喂给麸皮或其他各种饲料(生物饲料、精料配合饲料、全价饲料)及青菜,经 1 周后体色逐渐变成黑褐色,这时便开始产卵,经 12 个月进入产卵盛期。 成虫期应在黑暗的环境,并尽量减少干扰。 交配对温度也有要求,20以下或 32以上很少交配。 交配产卵期要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