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巴氏杆菌病的治疗药物探讨内容摘要:

2、是本病发病高峰期,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以 6 周龄至 9 周龄家兔最易感染,死亡率高达 80%95%。 35%左右的家兔自身鼻腔粘膜带有巴氏杆菌而不表现临床症状。 病因:(1)新购兔或借兔配种将巴氏杆菌带入,迅速传染给易感兔而发病;(2)长途运输、兔过分拥挤、兔舍阴暗潮湿、饲养不当、气候突变等导致兔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寄生在兔体内的巴氏杆菌大量繁殖,毒力增强而发病。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根据家兔感染巴氏杆菌的数量、毒力和家兔自身抵抗力以及侵入部位,主要可分为危害最大的全身败血症和地方性肺炎。 床症状病兔精神沉郁,对外界刺激不敏感,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急促,体温升高至 40以上,鼻腔有粘性或脓性分泌 3、物,有的发生下痢,临死前体温下降,四肢抽搐。 病程短者 13 天死亡,病程长者可持续 12 周,最后消瘦、衰竭死亡。 检变化鼻粘膜、喉粘膜和肺严重充血、出血,且血液凝固不良,鼻腔有大量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尤为特殊的剖检变化是:气管粘膜充血和出血,并有大量红色泡沫,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出血,心外膜、心耳、肠粘膜有大量出血斑点,胸腔有大量黄色积液。 床症状病兔体温升高,精神萎顿,食欲不振,常以败血症告终,往往在晚上视检时还健康如常,次晨已死亡于兔舍内。 检变化呈急性纤维素性肺炎,肺膨胀不全、脓肿,表面有灰白色小结节,肺实质区出血,心包膜常被覆纤维素样物。 3 菌学检查从死亡的病兔中,取 21 例进行细菌学检查 5、行对比治疗。 第 1 组链霉素 3 万 u/霉素 3 万 u/ml/肉注射,3 次/日。 第 2 组磺胺嘧啶 0.2/等量小苏打拌料饲喂;链霉素 3 万 u/ml/肉注射,3 次/日。 第3 组 25ml/三甲氧苄氨嘧啶(菌增效剂),拌料饲喂:链霉素 3 万 u/ml/肉注射,3 次旧。 疗结果由表可见第 3 组疗效最好,治疗 308 只,治愈 264 只,无效 20 只;治愈率 总有效率 5 繁自养建立无多杀性巴氏杆菌兔群是防止本病的最好方法,兔场尽可能实行自繁自养的原则,严禁随意引种。 好购进关对新购进的兔只,应单独饲养半月,确定健康无病后,方可合群饲养。 强饲养管理兔场严禁畜禽、外来人员进出,并在兔 6、舍门前设消毒池,定期用 菌毒敌或 3%5%烧碱水消毒兔笼,并控制兔群密度。 防接种和淘汰病兔仔兔断奶时肌肉注射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1,半年后再注射一次;经常对兔群进行检查,发现流鼻涕、打喷嚏、鼻腔周围潮湿、偏颈兔子及时隔离或淘汰。 6 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出败,传染快,死亡率高,治疗不及时常造成损失。 这主要与用药途径、药物剂量和药物选择有关。 经多次临床实践比较链霉素、c 配合治疗,效果最好。 物配伍比例,21 配合用药,否则疗效不理想。 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制度,定期预防接种,一旦发病及时治疗。 同时作好病兔的隔离和场地、笼舍的消毒。 实践证明,只要按上述方法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就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兔的经济效益。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