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貉肠炎病的预防和治疗内容摘要:

2、退甚至废绝。 渴欲增加,不愿活动,有时发生呕吐,体温升高至 40以上。 粪便稀软,呈含有肠粘膜,纤维蛋白粘液组成的灰色管状物,病后期出现重剧腹泻,粪便内混有大量肠粘膜、粘液和血液甚至呈水样便。 病理变化:以纤维蛋白性肠炎、出血性肠炎为特征,肠管呈红色,内容物混有血液和脱落的粘膜。 苗免疫接种是唯一有效的控制方法,抗菌素药物效果不显著或无效果。 目前全国狐貉养殖户基本都采用中国农科院吉林省左家特产研究所肠炎疫苗预防接种。 般 1 年 2 次接种,第 1 次在 7 月下旬前后,第 2 次在 11 月初至 11 月中旬。 疗可采用病毒灵注射或粉剂饮水或拌料,同时配合以广谱抗菌药物。 亦可用中药甘草辅以绿豆煎汤拌入料 3、中辅助治疗。 2 细菌性肠炎由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杆菌引起,有一定的流行性。 状巴氏杆菌感染潜伏期为 15 天,临床上常见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型 3 种,其中的最急性和急性较多。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发病突然,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呕吐,腹泻,血痢,并可出现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以及支气管肺炎,最终多呈败血症或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 慢性型:常出现典型的鼻炎症状,鼻分泌物增多,由浆液性发展成为粘液或化脓性,并出现咳嗽,打喷嚏,精神沉郁,食欲减少。 大肠杆菌感染潜伏期一般为 19 天。 患病动物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精神不振,腹泻,便呈绿色、黄绿色或白色粘稠状,有腥臭味,动物消瘦、脱水、贫血等,最终多因衰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