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黑尾病的发生和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2、虽有黑斑,但仍能结薄皮茧,病重时多为蔟中死蚕。 二、防治方法1、彻底消毒。 养蚕前严格按标准进行蚕室、蚕具消毒。 可用 1%漂白粉澄清液喷洒蚕室、蚕具,并保持湿润 30 分钟。 消毒后蚕室要开窗换气排湿,并将蚕具放在阳光下曝晒。 同时加强桑园治虫工作,防止桑园害虫感染镰刀菌造成桑叶及周围环境污染。 2、合理使用防僵药剂。 在各龄起蚕、龄中和眠前各撒一次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发现病蚕时每天使用一次。 在发病严重时,使用熏烟消毒剂对蚕室、蚕座进行熏烟消毒,可制止黑尾病的蔓延。 3、调节好饲育温湿度。 高温多湿有利于镰刀菌孢子生长繁殖。 蚕期中应根据蚕儿发育程度选择合适的温湿度。 一般小蚕期温度应控制在 25大蚕期温度控制在 23干湿差 3同时要注意蚕座卫生,蚕座上多撒干燥材料并勤除蚕沙,以防蚕沙过厚,引起发酵。 4、稀放畅养,精心管理。 每间共育室饲养的蚕量不宜过多,一般一间 28 平方米左右的共育室共育小蚕 45 张左右,蚕匾间的层距应大于 15 厘米,蚕头不宜过密。 蚕室要有对流窗,以利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闷热。 给桑量要适宜,防止残桑叶堆积。 同时加强眠起处理,适时止桑,发现病蚕及时淘汰,防止蚕混育感染。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