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实验中学新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学 达到国家教委颁发的校园建设、校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设备配置、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电化教育、图书馆建设等标准,消除危房,使办学条件有较大的改善。 已达到标准的学校要继续改 善办学条 件 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 XX 县 教育的长足发展,使其更好地为 XX 市教育事业服务, XX 县实 验中学新校 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四、 基础设施条件 交通运输 XX 县 区位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东邻 XX、青岛,北依渤海、莱州湾,西靠济南,境内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 309 国道横贯东西,大沂路穿越南北,交通十分便利。 供水 排水 该项目 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由 XX 县 供水公司供水管网 从 XX 街 引入校内 , 校内 消防给水管网与市政供水管线相连 , 管网供水能力满足项目用水需求。 该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 排水体制主体为雨、污分流制,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收集后排至污水处理厂,雨水经排水沟、渠等排入河道。 供电 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该项 目用电 由 XX 县 电力公司 提供。 由 10kV 电力线引入校区配电室 ,经变压器后供给用电设施 ,电力供应有保障。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该项目冬季取暖由 XX 县 热 力 公司 提供。 夏季采用自然通风、室内安装电风扇进行通风降温。 电讯 XX 县 通讯设施配置完善,电讯通信线路直接引入 校区 ,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消防 XX 县 消防队根据火灾危险性类别和重点单位、工商企业、人口密度、建设状况以及交通道路、水源等实际情况划分消防区,以“消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组织消防。 整个区内消防给水以城市自来水为主,消防设施按消防 水规范要求设置,沿城市主干道每隔 120m 设一消火栓,次干道每隔150m 设置一消火栓,以确保火情发生时能及时灭火,降低损失。 该项目的消防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设计、配置。 自然条件 该项目所在地位于 XX 县 ,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 据近十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 ℃ ,年平均最高气温 ℃ ,年平均最低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为 ℃ 极端最低气温为 ℃ ;年平均降雨量 ,年最大降雨量 ,年最 小降雨量 ;年平均空气湿度为 %,年最大空气湿度 90%,年最小空气湿度 5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小时,最大积雪深度为20cm,最大冻土深度 500mm;全年盛行南风,频率为 15%,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 年平均风速为 ,春、夏、秋、冬四季盛行风向均为偏南风。 水文 、 地质 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项目区域所在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积物,地层岩性以砂质粘土、砂和砂砾石为主;含水层岩性为砂、中粗砂、砾石。 自上而下地层地质情况为:( 1)杂填土、淤泥,层厚 ~ ;( 2)含砾中粗 砂层,局部含泥质,松散~稍密,层厚 2~ 5m;( 3)低液限粘(粉)土,局部含粉细砂透镜体及尖灭层,可塑~硬可塑,层厚 2~ 5m。 主河床及左右滩地均分布,渗透系数 K=102- 103cm/s,属弱透水~微透水,可作为相对隔水层。 项目区域地下水类型为山丘区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量多年平均 亿 m3,占总补给量的 80%以上;其次为田间入渗和干渠及河流入渗等。 鸳都湖附近地下埋深 8~ 9m,市区段地下水埋深 9~ 10m,城区段以北埋深达 30m 以上。 目前, XX 市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逐 年下降,全市漏斗面积已扩大到 1345k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xx), XX 市抗震设防烈度为 Ⅶ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地形、地貌 XX 县境内多丘陵,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西部、南部平均海拔 170 米左右,东部、北部平均海拔 150 米。 全县山丘 608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平原 41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涝洼 15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主要分布在沿河谷地。 五、 建设规模 该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30000 万元人民币 , 项目 建设 用地面积 122390 ㎡ ,建筑面积为 99825 ㎡。 项目建成后将有 小学 24 个班,初中 76 个班 ,容纳学生 5000 名。 六 、 建设内容 该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为 初中教学楼(含实验科技楼)、初中宿舍楼、行政楼、小学教学楼 等, 小学班级规模 24 个班, 初中班级规模 76 个班 , 学生 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总人数 5000 人, 教职工 及后勤 400 人,容积率 ,绿化率 35%。 小学建设规模内容 初中建设规模内容 其他建筑建设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五、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项目总平面 规划 为了创造出健康安全,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环境,整个校园 的设计突破了以往校园沉闷的结构,充分利用庭院的功能性,对学校教室的户外空间进行了创造性的建设,使学生们的学习场地不再只局限于教室或者图书馆等建筑内部空间,它们都给建筑带来了别样的标志感。 这样既美化了环境,还有极强的实用性,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使学生们在更加健康有益身心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围合的平面布局被打开以留出更多的空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提供可能,设计采用现代手法诠释传统建筑,同时重新定义了学校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道路交通设计 学校道路系统根据功能分区以及周围的用地布局、环境等划分为三级。 ①一级道路 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一级道路主要是校园各功能分区与外界联系以及互相联系的载体,主要考虑各机动车、非机动车与人的出行需要。 道路宽 20m,其中车行道宽 14m,两侧人行道各宽 3m。 ②二级道路 二级道路主要是各功能分区内相互联系、搬运物品、防火救助的需要,路宽 7m。 ③三级道路 三级道路一般为 2~3m 宽,主要是学生学习、散步和休息用。 停车设计 本工程 不单独设计汽车、自行车停车位,利用 XX 一中原有停车位既能满足新增车辆要求。 绿化设计 校区设计为网络化的绿化系统,绿化系统有收有放,同建筑形体、建筑空间相互渗透;其次,绿化空 间有选择地沿道路建筑界打开,形成内部绿化空间向道路空间的扩展。 校区的绿化以面状为主,线状绿化间隔其中。 沿景观主轴布置点状的绿化,种植银杏、玉兰;教学楼群的间距之间以草地和花草灌木为主。 学院周边的绿化以线状为主,树木主要为法国梧桐、国槐及白杨,山坡种植松柏。 整个学院的绿化色彩做到四季皆有主打色:春季为白色、红色;夏季为淡绿色;秋季为金黄色;冬季为深绿色。 六、工程建设方案 (一)工程方案选择的原则 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建、构筑物设计方案力求平面功能布置合理,立面简洁但不单调,朴素大方,具有良好的景观 设计效果。 建筑物 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教学楼等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 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屋盖。 ( 2)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 当采用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楼、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 ( 3)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以及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应采取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或锚固等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的措施。 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力求发挥整体效益,节省投资。 建、构筑物 结构布置,造型和构造处理应考虑工艺、安装、检修等一系列要求。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 1)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 2φ 6 通长钢筋; 7~9度时其它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 60mm 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 2φ 10。 ( 2)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500mm, 并应与圈梁连接。 ( 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 筋砖砌栏板。 ( 4)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通长拉结钢筋。 ( 5) 教学楼 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每个楼层 安全出口不应小于 2 个 ,其相邻 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m。 ( 6) 每层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 宽度不应小于 1m。 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不宜在窗口、阳台等部位设置金属栅栏, 当必须设置时,可设置 从内部易于开启的 金属栅栏等 装置。 窗口、阳台等部位宜设置辅助疏散逃生设施。 工程抗震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GB1830620xx, 20xx 局部修订版)。 地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教学楼应采用不低于 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结构,当 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时,该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该项目不涉及人防工程。 (二)建筑 工程方案 结构设计 本工程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现浇楼盖。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本工程基础类型考虑采用沉管灌柱桩,备选直径 400 的预制薄壁管桩方案。 上部基础采用独立承台加拉结地梁(或地板梁)的基础体系。 围护结构和内外装修 根据该建筑特性,外墙体一般采用多孔砖,内墙采用当地轻型砌体。 专用批土外粉刷,内墙装修材料为瓷砖和涂料。 屋面防水用目 前建设部批准和颁布的新型技术成熟的防水卷材,隔热层为当地惯用材料。 建筑门窗采用铝合门窗或不锈钢门窗。 七、公用工程 给水 该项目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 、 消防用水 、绿化及道路喷洒用水和其它未 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预见用水。 项目用水 由市政 DN100 型供水管线供给 , 能够满足项目用水需求。 项目用水量按照 30L/天人(该项目可容纳师生 5400 人)全年 200 天估算,则年用水量为 32400m3;根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的要求 ,该项目室外消防用水量 为 25L/S,室内消防用水量 为 15L/S, 每年 火灾次数按一次考虑 ,每次火灾持续时间 2 小时, 消防用水总量 约 288m3;其他用水和未预见用水量及管道渗漏按用水量的 10%考虑,则该项目年用水总量约为35640m3。 排水 该项目排水实行雨污分流, 废水 经化粪池处理, 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 XX 县 污水处理厂。 废水排 放量按照生活及其它用水量的 80%计,则年排放量为 28512m3/a。 雨水:该项目的雨水沿校园内主次干道路下敷设的雨水管,经汇集排入区市政管网。 雨水管径 DN 供配电 1)负荷等级 本工程公共照明 及 其它用电为三级负荷。 根据项目性质及各用电负荷的使用功能要求,估算其装机容量如下: 有功功率估算 建筑面积( m2) 99825 单位面积总负荷( W/m2) 20 用电类别 单位 负荷 有功功率 ( kW) 所占比例 电气照明 W/m2 6 30% 设备用电 W/m2 14 70% 合 计 20 100% 用电负荷计算 序号 名称 功率因数 cosφ 计算系数 tgφ 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kW kvar kVA 1 电气照明 2 设。xx县实验中学新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综合办公楼 4400 1100 4 砖混结构 3 辅助区 800 800 库房 300 300 1 砖混结构 XXXXX县天然气利用项目 XXXXX 县 XXXXX 天然气有限公司 5 序号 工程名称 建筑面积(㎡) 占地面积 (㎡) 层数 结构形式 机修间 100 100 1 砖混结构 值班室 20 20 1 砖混结构 维修中心 250 250 1 砖混结构 配电室 80 80 1 砖混结构
《松潘县新县城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报告书》,松潘县城区主要建设用地岷江河谷平原和阶地地区未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塌6 陷和地震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现象。 仅在外围岷江两岸山前坡地上发 现9 条 侵蚀冲沟和切沟,由于沟道侵蚀切割,形成沟岸和沟头滑坡、坍塌和水土流失,沟道纵坡陡,纵比降 100200%,提供丰富的固体物质,从而在暴雨激发下爆发泥石流。 详见表 41。 表 41
≤ 6,场地土冻胀等级为Ⅲ级 ,属冻胀土。 卵石属不冻胀土。 12 六、地震效应评价 门源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设计基本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属丙类;设计特征周期为 ,水平地震影响最大系数 amax=。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xx( 20xx) ]第 条第 3 款及估计各岩土土层的剪切波速 (Ⅴ s); (1)杂填土Ⅴ
东、南方向为东大河河 道,因此对于从东、南方向的人流会造成一定影响,临近居民的交通优势未能体现,但对于保护临近小区安宁有积极作用。 项目运营期间要注意防止对河流的污染,避免导致对下游区域居民生活环境的污染。 丹峰路为混合型双向两车道主干道,两侧设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道路宽度为15m,高峰期机动车流量约为 20辆 /分钟,自行车流量约为 6辆 /分钟。 兴盛路为城区交通型双向四车道次干道
..................................................... 121 主要风险因素的识别 ...................................................................................................................... 121 风险程度分析 .
xx镇简称 xx,是 xx县委、政府所在地。 xx南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33 公里,西距固阳县城 138 公里,西北距百 灵庙镇 120 公里,东北距乌兰花镇 60 公里,东距科布尔镇 120 公里。 通过呼百、呼锡、集固等公路,使 xx 县与呼、包二市相邻旗县交通相连。 地形 地貌 xx 县境内山区约占总面积的 47%。 主要山脉即阴山山脉的中段大青山,从县境西部的哈拉门独乡入境,逶迤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