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主要的传染性疾病-球虫病和传染性鼻炎内容摘要:

2、在预防和治疗球虫病中容易出现的误区、问题及解决办法。 兔中毒,小兔不管事。 尤其是泌乳母兔中毒现象较普遍。 无论何种抗球虫药物,不要轻易用于投喂大兔,特别是泌乳母兔,否则,都有中毒的危险。 认识肝球虫,不识别肠球虫。 而很多情况下,球虫和其他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 笔者研究发现,凡是发生肠球虫病,几乎 100%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二者有必然的联系。 拌不匀。 用手抓,用勺挖,大铁锹,乱呼啦。 这种现象在小规模兔场普遍存在。 有的抗球虫药物,都有一定毒性,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中毒。 不过有的中毒范围较宽,有的较窄。 但家兔对马杜霉素最敏感,绝不可使用。 但是有些抗球虫药物的商品名称并没有注明马杜霉素,这样往往使兔场采用该类药物 3、而出现中毒。 在夏季,而由于规模化兔场环境的改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全年都有发病的可能。 而多数兔场没有四级防范的意识,出现大批死亡后还蒙在鼓里。 践表明,氯苯胍经过一个夏季,药效降低 50%左右,两年以上的药物,基本没有使用价值。 经过高温压粒的药物,药效受到很大影响。 笔者看到,有的兔场买药不看生产日期,使用不看说明。 笔者到下面调查发现,有的兔场还使用 6年前生产的氯苯胍。 药性问题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球虫的耐药性也非常严重。 如果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很有可能造成耐药性而不能实现有效预防效果。 据笔者了解,地克珠利是一种较好的抗球虫药物,但连续使用 3个月后,发生明显的抗药性。 因此,当使用一种药物效果不如 5、是:养密度越大,发病率越高。 反之,低密度饲养,发病率较低。 笔者在美国参观三个兔场,种兔均是单层饲养,密度很低,没有发现鼻炎。 三层兔笼饲养来看,上层笼饲养的兔子,鼻炎的发生率较高,而底层笼发病率较低。 一个多列式排放的兔舍内,鼻炎的发生特点是靠近北墙和南墙放置的兔笼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冬季靠近南面墙的笼子发病率最高,位于中间放置的兔笼发病率较低。 者调查了室内笼养、室外笼养、规模化大型兔场和小规模家庭兔场的发病率。 表明,室外笼养发病率低于室内笼养,小规模家庭兔场低于大规模兔场。 兔、毛兔、皮兔都感染鼻炎,但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肉兔的发病率最低,毛兔最高,獭兔居中。 这种差异主要是遗传所造成的。 因此 6、,对于抗病力较差的毛兔和皮兔更应加强饲养管理,同时应注意抗病力的育种。 过不同年龄阶段家兔传染性鼻炎的统计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幼兔阶段,鼻炎的感染率和感染速率最大,幼兔到青年兔的过渡期也有较高的易感性。 似乎在家兔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鼻炎的易感性也高。 降低兔群的整体发病率,应从小兔开始,狠抓幼兔和青年兔,严格控制种兔。 多资料介绍,传染性鼻炎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这是由于这两个季节气温不稳定,容易诱发家兔患病。 根据笔者对 24个兔场历时一年(每个季节一次)定点调查发现,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以冬季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但四季的差异不显著。 笔者多年观察发现,传染性鼻炎四季都可发生 7、,除了冬季较重以外,其他季节间的差异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 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诱发因素。 比如,春秋两季气温不稳定,而夏季高温加重了呼吸系统的负担,冬季寒流和污浊气体(主要是室内养殖)等,都可诱发鼻炎的发生,对本病的控制产生不利的影响。 又由于该病发生容易治愈难,季节性的差异不大也就自然了。 致于哪个季节发病率高与低,主要取决于当时当地诱发因素的刺激强度。 同的兔场鼻炎的发病率差异很大,这除了与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品种和营养条件以外,主要取决于兔群的基础条件和管理水平。 当一个兔场引进高发病率的兔群时,必然给以后疾病的控制带来难度。 一个管理不当的兔场,鼻炎及其他疾病的比例自然上升。 笔者对传染性鼻炎用多种药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