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初一教案内容摘要:

课程教案 17 17 通过综合练习,复习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最要紧的三个基 本操作:新建文件夹、保存文件、复制文件。 为后面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上交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资料 略。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 18 18 第二单元 遨游 Inter 【内容提要】 课序 标题 主要内容 8 神奇的网络 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了解网页、网址、超链接等概念 9 网上诺贝尔 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了解关键词的概念 10 浙江旅游 学会保存网页和网页上的图片 11 生物圈二号 保存网页上的文字 12 网上图书馆 学会在网上图书馆中查询图书资料 13 网络与道德 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培养 网络文明意识 14 奇妙的信息世界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15 江南风情游 综合任务 【本单元综述】 本单元包括本册课本的第 815 课,主要内容是利用 Inter 搜索和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并学会把获取的信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单元前面几课时( 811 课)中,主要通过介绍网络基本技能介绍,让学生掌握信息的浏览、搜索及保存信息的基本方法,为最终利用信息进行实际应用做好准备。 第 12 课《网上图书馆》通过在网上图书馆中查询图书资料,使学生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与 传统学习方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多掌握一种信息获取的手段。 在初步接触 Inter,掌握基本的信息获取手段之后,培养学生网络文明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第 13 课《网络与道德》从“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入手,对学生开展网络文明教育。 第 14 课《奇妙的信息世界》从专业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通过对信息技术网站的收藏,了解收藏夹的使用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收藏夹的本质。 最后,本单元通过一个综合实例 — — 江南风情游,把整个单元内容贯穿为一个整体,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应用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 19 19 第 8 课 神奇的网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网站、网页、网址以及超链接等概念; 了解“域名”的含义; 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 情感目标 :通过浏览器这扇“窗口”,使学生初步了解 Inter 世界的精彩,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浏览器的使用。 浏览器 是认识 Inter 的窗口,是迈向网络世界的第一步。 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 IE 浏览器,通过浏览器认识 Inter 精彩世界。 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超链接和域名等概念。 对于初次接触 Inter 的人来说,要想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是比较困难的,但这并没有关系,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学生会逐步加深理解,本课只要求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就可以了。 三、环境与素材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计算机中安装 以上版本,要求能上因特网(或多媒体教室内部虚拟的因特网)。 教学素材: 教 师课前应准备好要访问的网站,代表各种域名的网址等 ;准备好学生上交作业的共享文件夹。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 1 课时。 本课首先从局域网开始,逐步把学生引导到因特网上。 由于本课是学生在本册课本中第一次接触 Inter,因此应当以如何培养学生对 Inter 的浓厚兴趣为主要指导思想,要让学生有时间自己上网浏览,亲身体验,在上网过程中,把有关网址、超链接等概念贯穿到教学中。 鉴于对不同学生对因特网的认知程度差别很大的特点,本课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即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教学要求,基础差的同学要求能掌握浏 览器的使用就可以了,基础好的同学要求他们完成浏览主题表格,并协助老师辅导其他基础差的同学。 五、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的练习是让学生填写浏览主题表格,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 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对网站域名的分类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促使学生掌握通过在地址栏输入网址来访问网站(或网页)的基本方法。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 20 20 六、教学资料 参考网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 洪恩在线 赛迪网 东方热线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 21 21 第 9 课 网上诺贝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理解“关键词”的概念; 技能目标 :学会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资料; 情感目标 :了解诺贝尔奖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去查找所需的信息。 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而搜索引擎是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的最常用、最有效的 手段,是我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 难点分析: 本课的难点是“关键词”。 关键词的提取是否正确,是决定搜索是否成功的关键。 认知程度不同,尤其是语文水平的差异,将对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环境与素材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计算机中安装 以上版本,要求能上因特网。 教学素材: 准备与诺贝尔奖有关网址。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 1 课时。 本课可以从对具体问题的设问开始,如“老师想查找一些荣获诺贝奖的华人资料,可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同学们可以给我提供帮助吗。 ”进而引入到搜索引擎的概念。 对于搜索 引擎,上过网的同学可能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都能正确使用。 在简单介绍搜索引擎基本原理(了解)以后,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使用过搜索引擎的学生把自己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介绍给大家,再进一步介绍搜索引擎的种类(了解)。 “关键词”的概念和提取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主要通过一些实例,来分析关键词的提取方法。 单关键词的掌握相对比较容易,对于多关键词搜索,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不同的格式要求,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网站上的有关说明、范例以及搜索技巧,把搜索引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练习主要是进行搜索练习。 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练习。 在学习搜索引擎使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关资料,了解他们在科学研究和人类发展中的贡献,了解诺贝尔奖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 22 22 随堂练习 3 是一个扩展练习,通过用不同搜索引擎对同一关键词的搜索,比较哪一个搜索引擎搜索效率更高、更快。 当然,不同的搜索引擎可能各有特点、长处,又各有短处和不足,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取长补短,让搜索引擎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六、教学资料 Google 搜索引擎: 百度搜索: 新浪搜索: 搜狐网: 诺贝尔奖百年特展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 23 23 第 10 课 浙江旅游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资料分类的方法; 技能目标 : 让学生学会保存网页及网页上的图片; 网上搜索资料,巩固搜索引擎知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意识。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保存整个网页和保存网页上的图片。 这两种操作是我们今后在网上收集资料最常用的方法。 难点分析: 保存整个网页或保存网页上的图片对学生来说都不是什么难点,而网页或图片保存的位置,是很多学生容易产生问题所在 —— 很多学生保存好了网页或图片后,却找不到网页或图片在什么地方了。 这与学生对资源管理器的了解和认识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三、环境与素材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计算机中安装 以上版本,要求能上因特网。 教学素材: 准备有关浙江旅游的网址资料,浙江省主要旅游胜地的网页资 料和图片资料,组织好有关浙江旅游的文件夹结构;准备好学生上交作业的共享文件夹。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 1 课时。 本课教学组织也可采用向学生设问,请同学们帮助老师选择浙江省某个旅游点的方式来展开。 旅游点确定后(老师可先确认一个具体的旅游点),再结合网上搜索查找该旅游点的有关资料。 然后进一步设问:我想把这些旅游点的资料(网页和图片)保存下来,该如何做呢。 进而引入到网页和图片的保存等内容。 对些操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掌握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最主要的一点是把网页或图片保存到什么位置。 如何有必要的话,可帮助学生 回顾一下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内容。 在保存网页和图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始终要注意对资料的分类存放。 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对资料进行分类,以方便日后查找和使用。 在讲到图片的保存时,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图片文件分类知识,但在这里只是培养学生对图片及文件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即可,并不要求学生一定掌握。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本地旅游资源,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教育。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 24 24 五、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练习 1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对下载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 如果有必要,可让学生 把保存的资料上传到教师机,以便教师进行检查。 练习 2为扩展练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曾经去过的旅游风景点,利用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完成一篇游记性的短文。 这一内容可以与语文课的教学结合起来进行。 六、教学资料 参考网址: 浙江之旅 浙江旅游网 中国旅游网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 25 25 第 11 课 生物圈二号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理解“剪贴板”概念; 技能目标 : 让学生学 会保存网页上的文字; 同时巩固网页及图片的保存; 情感目标 :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保存网页上的文字。 同时复习、巩固前一课中对网页及图片的保存等内容。 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剪贴板”内容的理解。 这里牵涉到计算机硬件的有关概念(如“内存”),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三、环境与素材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计算机中安装 以上版本,要求能上因特网。 教学素材: 有关“生物圈二号”有关网址资料,生物圈二号的有关 图片、文字资料,要有组织地存放在文件夹中;准备好学生上交作业的共享文件夹。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 1 课时。 本课一开始,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把“生物圈二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圈二号”的好奇和关心,进而产生探索问题的心理愿望。 进一步,教师可引导学生如何把网页上的图片、文字保存下来,从而引出文字的保存这一本课重点内容。 有了前一节课的基础,学生对保存网页上的文字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与前一节(保存网页和图片)不同的是,复制下来的文字并不能马上看到,必须粘贴到记事本等文字处理软件中才能看 到,这就引出一个问题 —— 复制的文字到什么地方去了。 由此教师可引导出“剪贴板”的概念。 对“剪贴板”概念的解释,在本课中是放在“日积月累”中处理的,也就是说这个概念并不要求很深入地讲解,只要求学生知道“复制的文字被放到剪贴板中了”和“剪贴板是计算机内存的一部分”这两点就可以了。 学生对“剪贴板”的概念,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逐步理解。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还需要一定的相关知识,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环境”等。 了解这些知识对理解生物圈二号建立的意义是有帮助的。 因此,教师可以课前先布置学生对 这些知识作一些了解,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全体同学。 五、练习实施建议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 26 26 随堂练习 1是想通过生物圈二号失败的教训,启发学生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学生在用记事本完成作业时,可以把网上有关论述(文字)复制到自己的记事本中,因而起到促进学生学习复制网页上文字的目的。 练习 2是扩展练习,对有能力的学生可进一步完成该练习。 六、教学资料 参考网址: Biosphere 2 center(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大学生生物圈二号中心 )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案 27 27 第 12 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