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家兔寄生虫病的防治内容摘要:

2、中发现虫体。 (二)防治措施(1)该病不需要中间宿主,而是通过病兔粪便污染环境后通过消化道感染,因此,要经常清洗消毒笼具,并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2)定期普查,及时发现感染兔,并用药物(盐酸左旋咪唑)驱虫。 (3)药物治疗可选用盐酸左旋咪唑,按每公斤体重 56 毫克口服;丙硫苯咪唑,每公斤体重 1020 毫克,一次口服;硫化二苯胺,以 2的比例拌料饲喂。 豆状囊尾蚴病该病是由寄生于狗、狐、猫及其他食肉动物小肠内的豆状带绦虫的幼虫豆状囊尾蚴寄生在家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疾病。 (一)临床症状少数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生长稍缓慢。 大量感染时才出现明显症状,表现被毛粗糙无光泽,消瘦,腹胀, 3、可视粘膜苍白,贫血,消化不良或紊乱,食欲减退,粪球小而硬,严重者出现黄疸,精神萎靡,嗜睡少动,逐渐消瘦,后期有的发生腹泻,有的发生后肢瘫痪。 感染严重时,可引起急性死亡。 (二)病理变化肝脏肿大,腹腔积液,肝脏表面、胃壁、肠道、腹壁等处的浆膜面附着数量不等的豆状囊尾蚴,呈水泡样。 肝表面和切面有黑红、黄白色条纹状病灶,病程较长者可转化为肝硬化。 (三)防治措施(1)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兔场或周围养狗、猫等对兔场饲料和饮水的污染所造成。 因此,要严防狗、猫进入兔场、兔舍,特别防止狗、猫粪便污染饲草、饲料及饮水。 严禁将豆状囊尾蚴或带有豆状囊尾蚴的兔内脏喂狗、猫。 (2)治疗可用吡喹酮,每公斤体重 25 毫克皮下注射,每日 1 次,连用 5 天;或每公斤体重 35 毫克喂服,每日 1 次,连用 3 天;或每公斤体重 50 毫克,加适量液体石蜡,混合后肌肉注射,连用 2 天;或丙硫苯咪唑,按每公斤体重 15 毫克内服,连用 5 天,均有良好效果。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