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数据库系统工程师20xx上半年上午试题、答案及详细解析内容摘要:

的变量和表达式 试题 (23)分析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函数调用时基本的参数传递方式有传值与传地址两种,在传值方式下是将实参的值传递给形参,因此实参可以 是表达式 (或常量 ),也可以是变量 (或数组元素 ),这种信息传递是单方向的,形参不能再将值传回给实参。 在传地址方式下,需要将实参的地址传递给形参,因此,实参必须是变量 (或数组元素 ),不能是表达式 (或常量 )。 这种方式下,被调用函数中对形式参数的修改实际上就是对实际参数的修改,因此客观上可以实现数据的双向传递。 参考答案 (23)C 试题 (24) (24)已知某高级语言源程序 A 经编译后得到机器 C 上的目标程序 B,则 (24)。 A.对 B进行反编译,不能还原出源程序 A B.对 B进行反汇编,不能得到与源程序 A等价的汇编程序代码 C.对 B进行反编译,得到的是源程序 A的变量声明和算法流程 D.对 A和 B进行交叉编译,可以产生在机器 C 上运行的动态链接库 试题 (24)分析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方面的基础知识。 编译是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 (汇编形式或机器代码形式 ),反编译是编译的逆过程。 反编译通常不能把可执行文件还原成高级语言源代码,只能转换成功能上等价的汇编程序。 参考答案 (24)A 试题 (25) (25)关于程序语言的叙述,错误的是 (25)。 A.脚本语言属于动态语言,其程序结构可以在运行中改变 B.脚本语言一般通过脚本引擎解释执行,不产生独立保存的目标程序 C. php、 JavaScript 属于静态语言,其所有成分可在编译时确定 D. C 语言属于静态语言,其所有成分可在编译时确定 试题 (25)分析 本题考查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动态语言是指程序在运行时可以改变其结构,例如,新的函数可以被引进,已有的函数可以被删除等在结构上的变化。 动态语 言的类型检查是在运行时进行的,其优点是方便阅读,不需要写非常多的类型相关的代码 ; 缺点是不方便调试,命名不规范时会造成读不懂、不利于理解等问题。 脚本语言代表一套与系统程序设计语言不同的协定。 它们牺牲执行速度和与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相关的类型长度而提供更高的编程创作力和软件重用。 脚本语言更适合在联系复杂的应用程序中进行胶着。 为了简化连接组件的工作,脚本语言被设计为无类型的,脚本语言一般是面向字符的,因为字符为许多不同的事物提供了一致的描述。 事实上,脚本语言都是动态语言,而动态语言都是解释型语言, 不管它们是否是面向对象的语言。 参考答案 (25)C 试题 (26) (26)下面关于查找运算及查找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26)。 A.哈希表可以动态创建 B.二叉排序树属于动态查找表 C.二分查找要求查找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或循环链表结构 D.顺序查找方法既适用于顺序存储结构,也适用于链表结构 试题 (26)分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 哈希表和二叉排序树都可以在查找过程中动态创建,属于动态查找表。 顺序查找方 法按照设定的次序依次与查找表中元素的关键字进行比较,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结构上都可以实现该查找过程。 二分查找需要对中间元素进行快速定位,在链表结构上无法实现。 参考答案 (26)C 试题 (27) (27)下面关于二叉排序树的叙述,错误的是 (27)。 A.对二叉排序树进行中序遍历,必定得到节点关键字的有序序列 B.依据关键字无序的序列建立二叉排序树,也可能构造出单支树 C.若构造二叉排序树时进行平衡化处理,则根节点的左子树节点数与右子树节点数的差 值一定不超过 1 D.若构造二叉排序树时进行平衡化处理,则根节点的左子树高度与右子树高度的差值一定不超过 1 试题 (27)分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叉排序树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如下性质的二叉树: ① 若它的左子树非空,则其左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关键字均小于根节点的关键字: ② 若它的右子树非空,则其右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关键字均大于根节点的关键字; ③ 左、右子树本身就是两棵二叉排序树。 由上述定义可知,二叉排序树是一个有序表,对二叉排序树 进行中序遍历,可得到一个关键字递增排序的序列。 对于给定的关键字序列,可从空树开始,逐个将关键字插入树中,来构造一棵二叉排序树。 其过程为:每读入一个关键字值,就建立一个新节点。 若二叉排序树非空,则将新节点的关键字与根节点的关键字相比较,如果小于根节点的值,则插入到左子树中,否则插入到右子树中;若二叉排序树为空树,则新节点作为二叉排序树的根节点。 显然,若关键字初始序列已经有序,则构造出的二叉排序树一定是单枝树 (每个节点只有一个孩子 )。 为了使在二叉排序树上进行的查找操作性能最优,构造二叉排序树 时需进行平衡化处理,使每个节点左、右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 1。 参考答案 (27)C 试题 (28)、 (29) 数据库通常是指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在 (28) ;应用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数据 (29) 问题。 (28)A.内存上的相互联系的数据的集合 B.外存上的相互联系的数据的集合 C.内存上的相互无关的数据的集合 D.外存上的相互无关的数据的集合 (29)A.保密 B.完整性 C.一致性 D.共享 试题 (28)、 (29)分析 本题考查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 (Data Base, DB)是指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外存上的、有组织的、可共享并相互联系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学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应用数据库系统是为了管理大量信息,给用户提供数据的抽象视图,即系统隐藏有关数据存储和维护的某些细节,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多用户对数据的共享问题。 参考答案 (28)B (29)D 试题 (30) (30)采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30)。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面向对象模型 试题 (30)分析 本题考查对数据库数据模型方面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 不同的数据模型具有不同的数据结构形式。 目前最常用的数据结构模型有层次模型 (hierarchical model)、网状模型 (work model)、关系模型 (relational Model)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object oriented model)。 其中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统称为非关系模型。 非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在 20世纪 70 年代非常流行,在数据库系统产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到了 20世纪 80 年代,逐渐被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取代,但某些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仍在使用。 关系模型是目前最常用的数据模型之一。 关系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在关系模型中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以及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其最大特色是描述的一致性。 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一个关系模式相当于一个记 录型,对应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类型定义的概念。 关系是一个实例,也是一张表,对应于程序设计语言中变量的概念。 给定变量的值随时间可能发生变化:类似地,当关系被更新时,关系实例的内容也随时间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 (30)C 试题 (31)~ (33) 假设员工关系 EMP(员工号,姓名,性别,部门,部门电话,部门负责人,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成员关系 )如下表所示。 如果一个部门只能有一部电话和一位负责人,一个员工可以有多个家庭成员,那么关系 EMP 属于 (31) ,且 (32) 问题;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将员工关系 EMP 分解为 (33)。 (31)A. 1NF B. 2NF C. 3NF D. BCNF (32)A.无冗余、无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B.无冗余,但存在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C.存在冗余,但不存在修改操作的不一致 D.存在冗余、修改操作的不一致,以及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33)A. EMP1(员工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 ) EMP2(部门,部门电话,部门负责人 ) EMP3(员工号,家庭成员,成员关系 ) B. EMP1(员工号,姓名,性别,部门,家庭住址 ) EMP2(部门,部门电话,部门负责人 ) EMP3(员工号,家庭成员,成员关系 ) C. EMP1(员工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 ) EMP2 (部门,部门电话,部门负责人,家庭成员,成员关系 ) D. EMP1(员工号,姓名,性别,部门,部门电话,部门负责人,家庭住址 ) EMP2(员工号,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成员关系 ) 试题 (31)~ (33)分析 本题考查对范式、模式分解知识的掌握程度。 试题 (31)考查范式的基础知识。 员工关系 EMP属于第一范式的原因是因为其主键是 (员工号,家庭成员 ),非主属性部门名,负责人,电话存在对主键的部分函数依赖。 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A。 试题 (32)正确的答案是 D,因为表中存在冗余、修改操作的不一致,以及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试题 (33)正确的答案是 B,因为对一个给定的关系模式进行分解,使得分解后的模式是否与原来的模式等价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 分解具有无损连接性; ② 分解要保持函数依赖; ③ 分解既要无损连接性,又要保持函数依赖。 选项 A是错误的,因为将原关系模式分解成 EMP1(员工号,姓名,家庭住址 ), EMP2(部门,部门电话,部门负责人 )和 EMP3(员工号,家庭成员,成员关系 )三个关系模式,分解后的关系模式既具有损连接,又不能保持函数依赖。 因为此时给定员工号已无法查找所在的部门,如下表所示。 选项 B是正确的,因为将原关系模式分解成 EMP1(员工号,姓名,部门,家庭住址 ), EMP2(部门,部门电话,部门负责人 )和 EMP3(员工号 ,家庭成员,成员关系 )既具有无损连接性,又保持了函数依赖。 如下表所示。 选项 C是错误的,因为将原关系模式分解成 EMP1(员工号,姓名,家庭住址 )和 EMP2(部门,部门电话,部门负责人,家庭成员,成员关系 )两个关系模式,分解后的关系模式既具有损连接,又不能保持函数依赖。 例如,给定员工号无法查找所在的部门,无法查找其家庭成员等信息。 如下表所示。 选项 D是错误的,因为将原关系模式分解成 EMP1(员工号,姓名,部门,部门电话,部门负责人,家庭住址 )和 EMP2(员工号,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成 员关系 )两个关系模式后,所得的关系模式存在冗余和修改操作的不一致性。 例如,EMP1 中某员工的家庭住址从 “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路 2 号 ” 修改为 “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 18 号 ” ,而 EMP2 中该员工的家庭住址未修改,导致修改操作的不一致性。 又如, EMP2 中某员工的家庭成员有 5个,那么其家庭住址就要重复出现 5次,导致数据的冗余。 参考答案 (31)A (32)D (33)B 试题 (34)~ (36) 关系 R、 S 如下图所示,关系代数表达式 π 4,5,3(σ 1< 6(RS)) 的输出结果与 (34) 等价,该表达式与 (35) 等价。 若对关系 R、 S 进行自然连接,所得关系的属性列数和元组个数分别为 (36)。 (35)A. π A,B,C(σ A< C(RS)) B . π ,(σ < (RS)) C. π ,(σ < (RS) D . π ,(σ < (RS)) (36)A. 3 和 0 B. 3 和 2 C. 6 和 0 D. 6 和 2 试题 (34)~ (36)分析 本题考查关系代数运算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题求关系代数表达式 π (σ 1< 6(RS)) 的结果集,其中, RS 的属性列名分别为 , , , , 和 ,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σ 1< 6(RS) 的含义是从 RS 结果集中选取第一个分量 ()小于第六个分量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