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蕨简介内容摘要:

2、草本,根状茎肉质,短而横卧,有淡棕色鳞片。 叶 2 列,二型,基生叶幅殖叶)厚革质,直立或下垂,无柄,贴生于树干上,长 2535厘米,宽 1518 厘米,先端截形,不整齐 35 次叉裂,裂片近等长。 能育叶常成对生长,下垂,灰绿色,长 2570 厘米,分裂成不等大的 3 枚主裂片,基部楔形,下延,几无轴,内侧裂片最大,多次分叉成狭裂片,中裂片较小。 孢子囊散生于主裂片的第一次分叉的凹缺处以下,初时绿色,后变黄色,密被灰白色星状毛,成熟孢子绿色。 三、繁殖方法分株繁殖:全年均可进行,以 67 月最为适宜,可用木制或铁制的篮架、艺术性强的蛇木板、枯木树营养杯等作栽体。 用新鲜棕榈皮将孔口或篮架空隙填好,不宜 3、过厚,以利排水和营养叶的生长发育。 篮架中放进等量腐叶土、河沙、壤土配成的混合土。 同时,选择健壮的鹿角蕨用利刀沿角状的营养叶底部和四周轻轻切开,带上吸根栽进盆或篮中,并盖上苔藓保湿。 如贴植于枯木或板面,需用细铁丝或棕绳缚扎牢,放遮荫处,经常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当营养叶中长出新的孢子叶后才能松绑。 孢子繁殖:选用泥炭和细沙经高温消毒后,装进播种浅盆,压平。 收集成熟孢子均匀撤入盆内,从盆底浸水后,盆口盖上玻璃,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播种盆放置于 2430的环境下,一般播后到孢子体长出新叶需 6070 天。 所以,在平时喷水过程中,必须保持水质清洁。 喷水的压力要适当,以免盆土表面污染和冲刷,影响孢子的发 4、芽。 有条件可应用组织培养大量繁殖鹿角蕨。 四、栽培管理鹿角蕨的管理比较简单,夏季生长盛期需多浇水,并经常喷水,保持栽培环境有较高的空气湿度,有利于营养叶和孢子叶的生长发育。 可吊放荫棚下,要避免烈日照射。 在生长期,每旬喷施稀释饼肥水或于叶面喷洒速效性稀尿素,保持叶片嫩绿、肥厚。 每年在成型鹿角蕨的盆篮中补充腐叶土或苔藓,以利新孢子体的生长发育。 冬季必须放室内养护,如室温较低时,生长缓慢,应少浇水。 鹿角蕨在稍干燥状态下更能安全越冬。 当鹿角蕨的营养叶生长过密时,结合分株繁殖加以调整,这样有利于新孢子体的生长发育。 (1)栽植盆。 鹿角蕨应栽植在特制的盆钵内,栽时先用新鲜棕榈皮将盆壁及盆底的孔口空隙填好,再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