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病防治技术 鹿巴氏杆菌病内容摘要:

2、2 月间发病,68 岁多发。 3临床症状潜伏期 15 天,临床常见下列两型。 (1)急性败血型:体温升高到 40鼻镜干燥,呼吸困难,咳嗽,皮肤、黏膜出血,精神沉郁,独居一隅或倒地,反刍停止。 严重者口鼻流出血样泡沫液体,后期便血。 多数在12 天内死亡。 (2)胸型(肺炎型):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体温升高到 41以上。 严重时头颈直伸,鼻翼开张、颤动,口吐白沫,间或使血,病程 56 天,转归多死亡。 4解剖病理改变尸体腹部膨大,可视黏膜出血。 咽部、胸部皮下水肿,支气管附近胶样浸润。 心外膜有小大不等出血点,心房、心室内有多量淡红色或浅黄色液体,血液呈暗红色且凝固不良。 真胃黏膜肿胀、充血,有大小不等出血点 3、。 肠黏膜出血性炎症变化。 胸型病例主为纤维素性肺炎病变,常见胸膜与肺粘连,胸水增多,并含有多量纤维素性渗出物。 肺有不同的肝变,切面呈大理石样。 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淡红色液体,支气管淋巴和纵膈淋巴结水肿。 5诊断在流行初期,难于做出诊断。 可先将病鹿隔离治疗观察,同时进行剖检和细菌学检查,做出确诊。 6防治(1)预防:平时切实做好鹿舍的清洁卫生,在流行季节更为重要。 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隔离病鹿、消灭病原和及时治疗等措施。 在免疫预防时,对目前我国生产的兽用巴氏杆菌菌苗,应选择相应的血清型,经群试验证明安全后方可全面使用。 (2)治疗:本病应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青霉素每次 100 万单位,每日 23 次。 长效磺胺,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 此外,可进行强心、补液(加维生素 C)等对症治疗。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