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棘球蚴病防治内容摘要:

2、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肺、肾等器官,逐渐发育为棘球蚴。 当含有棘球蚴的脏器被终末宿主(犬)吞食后,囊内的每一个原头蚴均可发育为一条成虫。 症状:棘球蚴主要寄生在鹿的肝脏和肺脏。 肺部严重感染时,病鹿呼吸困难、咳嗽。 在不同部位叩诊,有局限性的半浊音区。 听诊病灶部肺泡音微弱或消失。 如果棘球蚴破裂,则全身症状迅速恶化,体力极度虚弱,通常窒息死亡。 肝脏严重感染时,腹部右侧膨大,营养失调,常发生臌气,叩诊肝浊音区扩大,触诊时有疼痛感。 诊断:本病仅凭症状常常不能确诊。 应采用生前以新鲜棘球蚴囊液为抗原做变态反应试验,结合诊断性驱虫可确诊。 病鹿死后根据尸体剖检变化可作出正确诊断。 剖检时可见鹿肝、肺表面凹凸不平并可见棘球蚴。 切开棘球蚴有液体流出,将液体沉淀后,可见许多原头蚴。 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动物卫生检疫制度,严禁患病器官用来喂犬,并捕杀野犬及其他终末宿主。 只要棘球囊泡不被犬吃到,本病便可逐渐地得到控制;定期驱除犬绦虫,每季一次。 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氢溴酸槟榔碱,按 2 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具有极好的疗效。 在投药前须停食 18时;氯硝柳胺,按 ,混于饲料中饲给,安全有效;吡喹酮,按 克/千克体重剂量,对鹿的各种带科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等有良好驱虫作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