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溶血性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报告内容摘要:
2、便。 3 剖检变化将病死鹿进行剖检,见肝脏肿大,真胃黏膜有出血点,大肠和小肠均暗红、充血,肠内容物发红,直肠充血严重。 根据临床症状及临床经验,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 为了进一步确诊,又进行了以下试验。 4 色、镜检无菌采取心、肝等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 菌分离培养取上述病料,分别以无菌方式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鲜血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 24 小时观察,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表面湿润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呈粉红色;在鲜血琼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产生溶血现象。 分别取 3 种培养基上的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为同一种革兰氏 3、阴性的小杆菌(即溶血性大肠杆菌)。 化试验取上述培养基上的菌落分别进行生化试验,结果均发酵分解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不分解尿素;验阳性;吲哚试验阳性;验阴性,不产生 此,确定该菌为溶血性大肠杆菌。 敏试验为了及时准确地治疗该病,在初诊后立即进行了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最敏感,对氯霉素、链霉素、痢特灵、红霉素、增效磺胺等中度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 5 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发病鹿采用庆大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肌肉注射,连用35 天,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再没有复发。 6 小结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而溶血性大肠杆菌致病性更强,各年龄的鹿都可感染,尤以幼鹿易感性更高,死亡率也很高。 据调查,该病夏季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而且体况好的先发病。 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饲料、饮水要保持清洁。 另外,在本病多发季节,可对膘情过好的鹿适当控制增重;同时要注意观察鹿群,一旦有精神状态异常等变化,立即进行隔离观察饲养,以便对症治疗,防患于未然。 专利查询。鹿溶血性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报告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鲁科版必修二33平抛运动02
•进一步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平抛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合速度大小: 0 xgty 22022 gtyx 速度方向 : 0tan gtyx VO mg o x y vx vy v t θ 平抛物体在某时刻的位移: 合位移大小: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10 stx 2221 s
鲁科版必修二32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03
是多少 ?(取 g= 10 m/s2) 【教师精讲】 (1)对于物体 A:以脱离点 (h0= 100 m)为参考点,物体 A 上抛的最大高度及所需时间分别为 mmhgvh mOAm 52 22 ssgvt OAm 因此,物体 A落到地面时所经过的路程为 sA= 2hm+h0= 2 +100 m= m. 由 自 由 落 体 运 动 公 式 可 知 , 物 体 从 最 高 点 落
鲁科版必修二3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03
动,那么船经过相同一段时间将从 A运动到 A′.位移为 S2,平均速度为 V2 s2 A A’ v2 ( 3)船在流动河水中开动,同时参与上述两个运动,船经相同时间从 A点运动到 B′点,合位移为 S,合速度为 V. s1 s2 s A B B’ A’ v1 v2 v 三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 . 1)两分运动同一直线时,合运动为两分运动的代数和。 如 2)两分运动有夹角时
鲁科版必修二3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02
铁轨在弯道有何特点。 思考与讨论练习 飞机扔炸弹,分析为什么炸弹做曲线运动。 分析:炸弹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具有飞机同样的水平初速度,且受重力,初速度与重力方向有角,所以做曲线运动。 一个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