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蝌蚪培育内容摘要:

2、一些藻类,大量摄食的是绿藻门及硅藻门的浮游植物。 当全长达 摄食轮虫,达 米时,可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 饲养 2527 天后,蝌蚪全长 4 厘米左右,此时尾鳍基部两侧开始出现白色突起,以后逐渐伸长,出现关节,末端形成趾,发育成完整的后肢。 此时,蝌蚪的觅食器官和消化系统都在发生变化,上、下颌骨的增长使口显著增大,消化道缩短,开始适应由水生到水陆两栖的生活。 而在此变态过程中,蝌蚪的消化系统既不能再适应水中觅食,也不能适应陆地捕食昆虫,只能依靠吸收其尾部作为营养。 此时蝌蚪的前肢也随着长出,口裂逐渐加深,鼓膜形成,舌也发达长成,呼吸器官也因鳃的退化而借肺呼吸,最后变成幼蛙。 刚变态幼蛙的体重,约为蝌蚪重量的 3、一半左右。 从孵化至变态成幼蛙的时间,约为 70 天左右,慢者历经 4 个月尚未出现后肢。 牛蛙蝌蚪的食物属于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类型,其食性与消化道的长度变化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二、蝌蚪的培育与管理用于蝌蚪培育的池子,可用水泥池和土池,也可用网箱。 蝌蚪培育池的面积大小不一,小者几平方米,大者几十平方米,或更大。 池子的深度 50100 厘米均可,一个养蛙场,在修建蝌蚪培育池时,最好是建成规格不一的配套系列,以便分批容纳不同时期的蝌蚪。 蝌蚪培育池要有进出水设施和拦设,做到排灌自如。 投喂人工饲料的蝌蚪培育池,要设置饲料台。 饲料台置于水下 1020 厘米处。 刚孵化出来的蝌蚪,适应能力很差,游泳能力很弱,环境 4、因素的轻微变化,都将会造成其死亡,所以应继续留在原来的孵化池中培育。 蝌蚪刚开始脱膜,就应着手培肥孵化池的水质,逐渐少量地向池中投放施腐熟的有机肥,使池水稍微变色。 脱膜 34 天后,蝌蚪开始摄食。 前期蝌蚪的食物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主,也可投喂人工饲料,如糠饼、棉菜饼、豆渣、鱼粉等。 应经常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污染老化。 经过 20 天左右培育后,蝌蚪已长到 23 厘米,应及时将蝌蚪分稀疏养或出售。 分稀的密度为:全长 2 厘米的蝌蚪,每平方米可放养 8001000 尾;全长 3 厘米的蝌蚪,每平方米放养密度可减少到 250300 尾。 若有足够的蝌蚪池面积,密度可尽量放稀。 分池时,蝌蚪要带水转运,轻取轻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