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幼蛙培育内容摘要:

2、形土池为好。 为了便于幼蛙的驯食,幼蛙池不设任何隐蔽物或可供休息的场地,只放一个饲料台。 饲料台以木条作成框架,中间用纱窗布绷紧即可。 若饲料台的浮力不够,可在木框的四角各加一块泡沫塑料。 这个饲料台既是幼蛙的摄食场所,又是休息场所。 二、变态幼蛙的收集待蝌蚪生出后腿之后,就可以用网从蝌蚪池中捞起,适当集中到小一些的水泥池或土池中去。 前腿长出后和尾巴消失之前,用尼龙布或纱布作成的捞子将幼蛙捞出,放入幼蛙池或驯化池。 此时收集幼蛙最为有利:刚完成变态的幼蛙不再像蝌蚪那样在水中摄食,也还没有像真正的蛙那样来捕食活的食物,而是靠吸收尾巴的营养来维持新陈代谢,因此可以密集在幼蛙池或驯化池中暂养而不投饵;由于这时还 3、有一个长长的尾巴,活动没有真正的蛙那样灵活,容易用捞子捞起,若待尾巴完全吸收,则反应灵敏,逃避速度很快,故不容易收集。 如果是发育基本一致的蝌蚪放养在幼蛙池或驯化池,则不需要转池,任其变态后在原池饲养,只需在池中置一饲料台,让变态后的幼蛙有休息场所。 收集进幼蛙池或驯化池的幼蛙密度,每平方米可放 100500 只,池中水深 1015 厘米,幼蛙后腿不能着底,迫使幼蛙集中在饲料台上休息,为以后的驯食作好准备。 三、幼蛙的驯食幼蛙在驯食之前,需经一段时间用活饵进行前期培育。 因为变态后的幼蛙体质较弱,体内已无营养积累。 前期培育主要是让它们能够均匀地获得一定的饵料,使之身体强壮、个体稍大并能适应新的摄食方式 4、之后再予以驯化,这样可以避免在驯化的开始阶段,由于不可能保证每只幼蛙每天都能获得食物,而引起的营养不良和死亡。 前期培育用的活饵料以蛆和小杂鱼为好。 小杂鱼的体高不超过 米,都以活鱼投喂,每 100 只幼蛙每天投喂100 克左右。 收集来的蛆,无论是从粪池捞出来的,还是死鱼或动物内脏培养的,在投喂之前都要用清水漂洗干净,把臭气去掉后再投在饲料台上。 因为它们带来的臭气中主要含有氨,氨对幼蛙的肺有害。 幼蛙前期培育的时间 710天后,就可以开始驯食。 牛蛙和其他蛙类一样,历来以活的动物为饵,死饵则不予摄食。 然而,它们的这种食性限制并不很严格,并非不可改变。 据试验,在一定条件下,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改变牛蛙的这种 6、全部投喂颗粒饲料。 3、直接用颗粒饲料投喂有两种方法:投喂时,慢慢向饲料台投入颗粒饲料,颗粒落到饲料台的纱窗上弹起又落下,幼蛙误码以为是活饵,竞相抢食。 这种驯食方法比较费时,但也很有效;将驯化池或幼蛙池的水位降低到浅水区刚浸入水面,而深水区幼蛙后腿不能着底,幼蛙集中在浅水区休息,将颗粒饲料撒在浅水区,由于蛙的活动,使颗粒饲料随着水波漂移,诱蛙摄食。 4、用已驯化蛙刺激、带动未驯化蛙用颗粒饲料驯食一段时间后,可将驯化池中个体较大的蛙移向别的池饲养,留下个体较小的并已习惯摄食颗粒饲料的幼蛙,再把未驯化的幼蛙放入驯化池。 投喂颗粒饲料时,已驯化幼蛙的摄食,可刺激和带动未驯化蛙的摄食。 这样可以缩短蛙的驯化时 7、间。 留下的已驯化的幼蛙,最好不要少于未驯化蛙的 1/5。 牛蛙摄食活饵是蛙类固有的生活习性,通过驯化,虽然可以暂时改变这种习性,但要使它完全稳定下来不容易。 因此,在进行牛蛙驯食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大小分开将要驯化的幼蛙大小分开,以免大蛙吃小蛙。 (2)驯化池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为 3平方米,水泥池或土池均可,池底有一定的坡度,池内无任何隐蔽物。 (3)放养密度驯化时,每平方米放养幼蛙应不少于 100 只,最多可达 400500 只。 如数量太少,摄食竞争不明显,不能互相刺激和影响,驯化时间要长些。 (4)按时驯食在温度适宜时,一般每天两次驯食,形成习惯后,到时间幼蛙便会自动集中到饲料台上来。 (5)保证 8、驯化池水清洁牛蛙的排泄物和剩饵易腐败发臭。 驯化池应经常换水,清洗食后残饵,保证水质清新,防止疾病发生。 (6)驯食记忆幼蛙对驯食的记忆不太牢固,摄食死饵仅仅是一种条件反射。 因此在驯化期间,应坚持每天投喂死饵或颗粒饲料。 驯食结束后,幼蛙已能完全适应死饵,可适当地搭配一些活饵予以补充。 四、幼蛙的培育与管理幼蛙经过驯食之后,就可转入正式的培育。 幼蛙的培育与管理,要注意如下事项:(一)放养密度将幼蛙按大小分开,放养密度每平方米为 100 只左右。 (二)室内、外培育幼蛙变态正值高温季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幼蛙转入室内饲养。 可利用空房、猪舍、地下人防设施等,凡是有荫凉的地方都能养蛙。 室外的坑塘、洼地、稻田等 9、也可放养。 但幼蛙池的面积不宜过大。 过大,幼蛙分散不易集中摄食,出现两极分化,产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且产量也不高。 室外养殖有一个优点,可用电灯诱蛾,采用天然饵料与人工配合饲料相结合的饲养方法。 (三)防暑与防寒幼蛙在室内、室外养殖,都要注意防暑和防寒。 牛蛙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2228 摄氏度,在饲养期间,温度最高不宜超过 35 摄氏度,最低不宜低于 20 摄氏度(冬眠除外)。 因此,高温季节,蛙池要适当遮荫,如各种瓜棚、葡萄架、树荫等均可。 室内要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在冬季,幼蛙不耐低温,容易冻死,故要注意保温。 幼蛙越冬最好用塑料薄膜搭成简易温室,晴天阳光照射可使塑料棚内温度比外界温度高约 5 摄氏度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