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见蚕病的识别及防治内容摘要:

2、色分为白僵、黄僵、绿僵及曲霉病,其中危害较重的是白僵病。 而非传染性蚕病中主要以蝇蛆和各种农药中毒症为生产上所常见。 蚕体环节胀大,体色乳白,狂躁爬行,体壁易破,大蚕常爬到蚕匾边缘坠地而亡,流出乳白色血液呈浓汁状,可诊断为血液型脓病;病蚕发育缓慢,体身瘦小,群体发育大小差异悬殊,食桑与行动不活泼,常呆伏于蚕座四周或残桑中,外观胸部透明,呈空头状,排出乳白色粘液的蚕粪。 撕破病蚕背面的体壁,可见中肠后端有乳白横纹,可诊断为中肠型脓病;蚕儿大小不齐,食欲不振、空头、下痢、头胸昂起不动,体色带黄发亮,排褐色污液者,可诊断为脓核病;病蚕死亡后不久,首先在胸部背面或腹部 13 环节出现墨绿色尸斑,尸斑很快扩展 3、变黑,最后全身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染液,可诊断为黑胸败血病;病蚕尸体变色较慢,随着尸体组织的离解、液化而渐变成红色,最后流出红色的污液,可诊断为灵菌败血病;病蚕死后不久,胸部背面常出现油浸状的绿色尸斑,尸体不变黑,血液混浊呈灰白色,可诊断为青头败血病;蚕体体表有油渍状病斑,初死时头胸向前伸出,手触略有弹性,不久渐变僵硬,尸体颜色灰白,可诊断为白僵病;蚕儿体表有大形黑色的喇叭状病斑,体色有时变成紫色,五龄被寄生的蚕,一般有早熟现象,可诊断为蝇蛆病;蚕儿成堆乱爬、摇头、翻滚、大量吐水、体躯弯曲者,可诊断为农药中毒。 发生蚕病后,要及时拣出病死蚕投放到石灰缸内,然后集中深埋,在加强提青分批、勤除蚕沙等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