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kta铜电解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修改评价方案 评价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分析的质量控制 资料收集完整、真实、可靠;分析研究透彻、仔细、全面。 职业卫生调查的质量控制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填写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场调查表》,了解项目预评报告书中提出的职业卫生方面的措施及意见是否得到落实。 现场检测质量控制 ( 1)项目组成员持证上岗; ( 2)检测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分析方法,采样点必须具有代表性; ( 3)仪器设备:量程、灵敏度和准确度等性能应满足检测的要求。 计量仪器要依法进行定期检定,标有“准用”标志;仪器设备必须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 4)检测过程中进行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 样品测定时,在每批样品测定的同时至少要带 2 个 试剂空白。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在测定样品前,必须检测 1~ 2 个质控样或标准物质,测定结果满足质控要求后,才可开始测定样品,测定结果才有效。 按照现场采样记录单和 实验记录表格 ,认真、仔细的填写记录。 ( 5)检测数据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经过校对、核准,最后xxxx 有限公司 50Kt/a 铜电解项目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 JTK20xx0003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第 14 页 共 54 页 由技术总负责人审定。 ( 6)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手册以及质量控制程序文件中《样品交接程序》实行检验样品的登记、保管与移送。 报告完成阶段的 质量控制 报告编制的 质量控制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内容,表述 简洁、用语规范、结论明确。 经 23 名专家进行审核,修改后提交上会。 技术审核的质量控制 技术审核中要注意评价报告内容是否合理,全面,与评价依据的资料是否一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是否合理可行;评价结论是否科学、准确,建议是否合理、可行。 2 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及规模 评价报告送审稿 危害因素检测测 起草报告初稿 评价报告初稿 评价报告修改 评价报告签发 现场调查 搜集资料 确定评价方 案案 检测点确定认 过程质控 编制评价方案 汇总、分析资料 方案 审 核 内 审 专家审核 提交 委托方 xxxx 有限公司 50Kt/a 铜电解项目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 JTK20xx0003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第 15 页 共 54 页 xxx 有限责任公司 50Kt/a 铜电解 项目基本情况见表 21。 表 21: xxx 有限责任公司 50Kt/a 铜电解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x 有限责任公司 50Kt/a 铜电解 项目 规模 项目性质 配 套工程 备 注 厂址地理位置 *****市地处我国西北部。 厂址用地基本由两部分组成:旱地和闲置地。 周围无居民区,无地下矿藏及文物古迹。 项目性质 xxxx 有限公司 50Kt/a 铜电解项目为新建工程。 试运行情况 本期工程于 20xx 年 2 月投产试运行,生产运行情况良好,未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 依据关于 转发自治区安监局、监察厅、发改委、经信委《关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工作的通知》巴安监发【 20xx】 1 号文件的要求, 20xx 年 3 月 31 日前已建成但未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投入生产运行的建设项目补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控制效果评价)。 3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总体布局调查与评价 根据现有用地条件及本工程的特点,总平面布置将全厂分为铜电解及预留两个部分,共八个功能区。 铜电解部分包括精炼区和电解区、动力区;包括加工区、仓储区和厂前区;预留部分包括预留一区和预留二区、铜杆加工区。 各功能 区布置如下: 将精炼区布置在厂区中东部,电解区位于精炼区西,在厂区的西南部。 动力区布置在精炼区的北侧,压配电站、厂区供水设施和空压站xxxx 有限公司 50Kt/a 铜电解项目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 JTK20xx0003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第 16 页 共 54 页 位于动力区内南侧,其动力区北侧由西向东依次布置了化验分析检测中心、锅炉房。 空压站的南面布置了天然气调压站和公厕。 为方便运输,将仓储区布置在加工区的东北侧,由东向西依次布置了综合仓库、耐火材料库和机修车间。 厂前区布置在厂区的东北侧,处于常年次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厂前区的中西部布置了办公楼、宾馆,中东部布置了宿舍、食堂、浴室及活动室。 预留一区位于厂区的西北侧,区内主要为预 留电磁线车间、拉丝线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厂区废水排放系统位于本区的西南侧,靠近厂区废水排放新华街接出点。 预留二区位于厂区的南侧,区内主要为预留硫酸镍精炼、金属线材车间、板带车间、气化站、阳极泥处理、阳极泥材料库、金银回收等用地。 利用检查表法对该项目进行总平面布置检查,结果见表 31. 表 31 总平面布置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依据 检查情况 检查 结果 1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 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 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等合理布局。 GBZ12010 工程用地能合理布局。 符合 2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的分区原则应遵循: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 GBZ120xx 工程分为 2 期建设行政 办公 符合 xxxx 有限公司 50Kt/a 铜电解项目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 JTK20xx0003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第 17 页 共 54 页 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 用房设置在非生产区,各车间有适当的间距。 3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应将车间按有无危害、危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宜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 GBZ12010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有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 符合 4 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 GBZ12010 泵房等 远离其他非噪声区。 符合 5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 GBZ12010 厂前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基本符合 本检查表共检查 5 项, 4 项符合要求, 1 项基本符合要求。 该项目总平面布置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的要求。 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电解车间主跨:跨度 24 米,长度 174 米 ,柱距 6 米,设有起重量 16t/ 的专用吊车,轨顶标高为 米。 结构体系为排架结构 , 排架结构体系分两个温度区段。 联动机组附跨:跨度 21 米,长度 48 米,柱距 6 米,设有起重量 10t 的电动单梁吊,轨顶标高 7 米。 泵、槽、压滤机、整流器室、配电室附跨:跨度 15 米,长 66 米,压滤机附跨内设有起重量 5t 的电动单梁吊,轨顶标高 米。 主要设备见表 32 利用检查表法对该项目进行设备 布局调查见表 33 xxxx 有限公司 50Kt/a 铜电解项目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 JTK20xx0003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第 18 页 共 54 页 表 32 本工程主要生产设备表 设备位置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布置形式 数量 电解精炼 生产电解槽 长: 4240mm 宽: 895mm 高: 1195mm 敞开 336 槽 种板槽 长: 4240mm 宽: 895mm 高: 1195mm 敞开 28 槽 吊车 Q=16/,Lk= 敞开 3 台 生产循环槽 V 有效 =90m3FRP 槽 敞开 2 只 种板循环槽 V 有效 = FRP 槽 敞开 1 只 选生产高位槽 V 有效 = 贮槽 敞开 1 个 选种板高位槽 V 有效 = 贮槽 敞开 1 个 电解液循环泵 Q=400m3/h, H=34m 卧式泵 Q=150m3/h, H=45m 过滤泵 Q=140m3/h, H=35m 卧式泵 Q=140m3/h, H=45m 过滤泵 敞开 3 台 2 台 2 台 2 台 板式换热器 F=40m2 F=15m2 敞开 3 台 1 台 阳极泥贮槽 V 有效 =40m3FRP 槽 敞开 1 只 上清液贮槽 V 有效 = 槽 敞开 1 只 压滤机 F=100m2 箱式压滤机 敞开 4 台 始极片加工机组 300 块 /小时 始极片机组 敞开 1 套 电铜洗涤机组 400 块 /小时 始极片机组 敞开 1 套 阳极加工机组 300 块 /小时 阳极机组 敞开 1 套 收尘 喷流换热器 换热面积 300m2 敞开 2 台 余热锅炉 露天 布袋收尘器 76697m3/h F=2150m2 压缩空气喷吹 露天 2 台 主排风机 110000m3/h( 115℃ ), P=4800Pa, 露天 2 台 旁通风机 81000m3/h( 150℃), P=3000PaN=150kw 露天 1 台 热力 燃气蒸 汽锅炉 Q=15t/h P= 燃气量1135Nm3/h 敞开 2 台 锅炉给水泵 DG1250 5 Q=15m3/h N=30KW/380V 敞开 3 台 热力式除氧器 Q=60t/h P= 敞开 1 台 过滤器 Q=70t/h Ф 3028 4790mm 敞开 2 台 表 33 设备布局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依据 检查情况 检查结果 xxxx 有限公司 50Kt/a 铜电解项目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 JTK20xx0003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第 19 页 共 54 页 1 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 为防止物料跑、冒 、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 GBZ12010 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密闭化、管道化。 采用防腐蚀材料 基本 . 符合 2 产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冲洗设施;高毒物质工作场所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耐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冲洗清扫;可能产生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渗透处理,并 采用坡向排水系统,其废水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GBZ12010 地面光滑,采用防腐砖,墙面涂有防腐材料,有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符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