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养殖及应用(上)内容摘要:

2、景和发展空间。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渡过,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粪,也有的利用糖渣、猪粪、鸡粪、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 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 目前,最优良的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其他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 生活习性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温度为 1525,40以上死亡。 蚯蚓卵最适宜的孵化温度为 2027。 以上温度均指 3、的是基料温度,如空气温度为 0时,基料温度在 12左右,而空气温度为 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 28,这是因为基料中含有大量的水分。 处理基料一般有通风干燥和发酵两种方法,以发酵法处理基料效果最好。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的身体必须保持湿润,一般基料湿度应保持在 60%左右。 虽然,蚯蚓对不同的湿度条件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会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会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来减少水分消耗,但这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和经济效益。 蚯蚓是雌雄同体,交配一次繁育终生,无疫病,繁殖率极高,寿命 13 年。 蚯蚓卵经 1821 天孵化后,生长 60 天左右 4、性成熟,成虫交配 58 天开始产卵,之后每隔 1 天产一个卵。 头 3 个卵每卵孵化 13 条蚯蚓,之后的卵每卵孵化47 条蚯蚓。 100 天后蚯蚓生长减慢,因此,90100 天时收获蚯蚓效益最高。 放养前的准备养殖方式试验证明,露天堆肥养殖效果比较好。 此法成本低,无论是大规模生产还是小规模养殖,都比较适合,只要是有基料、有水就可养殖。 选择基料经过发酵的牛粪、猪粪、马粪均可以,最好是牛粪,因其碳氮比约为261,最适合蚯蚓的口味,而且发酵过程中不会产生氨气、硫化氢等特殊气体。 利用猪粪、鸡粪等要适量添加碳素饲料,如农作物秸秆、杂草等。 准备饲养床可利用一切空闲地,把经过发酵的基料做成高 1520 厘米,宽 6、春秋季也是 10 天左右投喂 1 次,厚度 56 厘米。 如果以培育大蚯蚓为主,则必须采用堆块法投喂,厚度为 10 厘米左右,投喂时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目的是将大蚯蚓集中,以便及时采收。 基料保湿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基料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60%左右。 基料保湿一般采用喷水法,夏季最好早、晚各 1 次,这样做除能保湿外,还能降低基料温度,利于蚯蚓生长。 春秋两季 12 天喷水 1 次,以保湿为主。 当基料温度低于 5 摄氏度时,就要采取保温措施,一般要有 15 厘米左右的基料,上面再加盖塑料布,从而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 繁殖扩群大平二号蚯蚓每条每年产卵 5658 个,一个 7、蚓卵平均孵出幼蚓 47 条,最多10 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 34 条。 前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月内,生长最快。 疾病防治(1)蚯蚓全部或局部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色体液,成堆死亡,这是由于新添加的饲料中含有毒素或毒气。 应尽快减薄料床,排除有毒饲料。 (2)由于饲料中含有大量淀粉、碳化水合物,导致蚯蚓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物增多,在养殖床转圈,最后全身变白死亡。 防治办法:掀开覆盖物,让养殖床通气,喷苏打水进行中和。 (3)养殖床湿度太大,饲料的 过低或过高,则会使蚯蚓体水肿膨大,滞食而死。 这种情况可采取开沟沥水方法,饲料中加过磷酸钙或醋酸进行中和后,过一段时 8、间再用。 (5)适时分解。 饲养过程中,种蚓不断产出蚓卵,孵出幼蚓。 密度过大,蚯蚓就会外逃或死亡,因此必须适时分解饲养和收取成蚓。 一般情况下,每投 3 次饲料提取蚯蚓 1 次,每次每平方米可提取鲜蚯蚓 1 千克以上。 (6)防止敌害。 要预防黄鼠狼、青蛙、鸟、鸡、鸭、蛇、老鼠等动物的危害。 采收方法一般每平方米产量可达 10 千克/年,一般为 68 千克。 每消耗 40 千克饲料,可生产 1 千克左右鲜蚓,并可获得 30%的蚓粪。 收取成蚓的具体方法有光照下驱法、甜食诱捕法、红光夜捕法等几种,主要采用光照下驱法,即利用蚯蚓的避光特性,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用刮板逐层刮料,驱使蚯蚓钻到养殖床下部,最后蚯蚓成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