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选修三国演义导读内容摘要:

庸碌,儿子刘琮更是无能,把荆州九郡全部献给曹操。 这时,投靠在刘表的刘备见势不妙,连忙率部逃亡,在当阳被追及。  一时战局急转直下,南方十分危急,诸葛亮定计联合东吴孙权抗击曹操,他冒死只身前往江东说服了孙权,揭开了赤壁之战的序幕。 由于曹操骄傲轻敌,北方士兵又不习水战,又中了庞统的连环计,最后赤壁兵败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 这之后,曹操再无力南下,而据有黄河以北的中原地区,而刘备也由诸葛亮定计取得西川,而孙权也保有江东十八郡。 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 然而,吴蜀由于荆州之事激化了矛盾。 关羽围攻襄阳,围困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天下,使孙权感到不安,曹操又听从司马懿的劝告,将江南让给孙权,使孙权袭取荆州。 关羽被迫南归,败走麦城,为孙权所擒杀。 至此,吴蜀关系是完全恶化。  其实,这恶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关羽。 他忘了诸葛亮入川时的八个字 ——“东联孙权,北拒曹操。 ” 一意孤行。 当东吴向他提亲时,他答吴使曰: “ 虎女焉能嫁于犬子。 ” 后来,又自以为是,骄傲轻敌,轻视陆逊,使得后路被断,既丢了城池,又祸及自身。  人尽皆知刘、关、张桃园结义,誓愿同日生同日死。 在关羽被害之后,张飞报仇心切,在准备期间虐待士卒,也被叛将杀害,这使得本来刘备想以大局为重的思想完全破灭,只得强行出兵。 结果刘备大军在猇亭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蜀军损失惨重,自己也病逝于白帝城。 诸葛亮受刘备托孤之重,搜罗人才,重修吴蜀联盟,安定南方的少数民族,使国力逐渐恢复过来。 于是,决定北伐中原,光复汉室江山,完成先主刘备遗愿。  在曹魏方面,自从曹操死后,曹丕篡夺皇位,到曹睿时,大多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已老的老,死的死,留下的强手唯独司马懿,他足智多谋,与孔明不相上下,这给孔明几次北伐增加了不少困难。 而诸葛亮由于积劳成疾,最后病死在五丈原。 六伐中原以失败告终。 少了诸葛亮,蜀国国政日趋下降,虽后有姜维,但他在没处理好内部问题的情况下,强行九伐中原。 公元 263年,邓艾伐蜀,刘禅无能,只好投降。 姜维也在邓艾、钟会争功的斗争中被杀。 至此,蜀国灭亡。 而东吴自从孙权死后,内部政权争夺激烈,国力一日不如一日,公元 264年,孙皓继位,败政劣绩更为显著,公元 280年,为司马炎所灭。 纷争的三国战火终于熄灭了。 《 三国演义 》 中的 “三绝” 智绝 诸葛亮  别人嘴中的诸葛亮:  水镜先生: 伏龙、风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 刘备: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 孟获 :“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  司马懿 :“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  周瑜 :既生瑜,何生亮。  …… 诸葛亮的故事  三顾茅庐 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  舌战群儒 借东风 草船借箭  火烧赤壁 东吴吊孝 隆中对 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 六出祁山  木牛流马 诸葛连弩 白帝城托孤  …… 赤壁之战  第 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到第 50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小说用了 8回的篇幅写 “ 赤壁之战 ”。  这既是为了充分的表现这场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突出这场战役在“ 三国鼎立 ” 中的关键作用;也是为了充分展示诸葛亮的 “ 智绝 ”。  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草船借箭,定计火攻,七星坛祭风,智算华容。  周瑜只是诸葛亮的侧面陪衬,蒋干中计、苦肉计都被诸葛亮识破,此后三气周瑜,周瑜仰天长叹: “既生瑜,何生亮 ”  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 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 空城计的故事  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 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 15万大军来攻城。 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 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 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诸葛亮的文学造诣  《 出师表 》  《 诫子书 》 :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手书拓本  八阵图 杜甫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蜀相 杜甫  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