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选修六国论2内容摘要:
义而不贿赂秦国。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斯用兵 之 效 也。 至丹 以荆卿为计 , 始速 祸焉。 斯 :这。 效 :效果,结果。 始 :才。 译: 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武力对抗的结果。 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了祸患。 速 :招致。 斯 …… 效也 :判断句。 兵: 军事,战争。 至丹以荆卿 (刺秦王) 为计: 省略句 以 :用。 赵尝五战 于 秦,二败 而 三胜。 后秦击赵者 再 ,李牧连 却 之。 于 :跟,介词 而 :连词表并列。 再 :两次。 今: 又一次 赵尝五战 于 秦 :状语后置。 却 :使 …… 退却,动使动。 译: 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它。 洎 牧 以谗 诛,邯郸 为 郡,惜其用武 而 不终也。 洎 : 等到。 以 :因为。 谗 :小人的坏话。 而 :却。 洎 …… 诛 :被动句。 译: 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 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 为 :成为。 且 燕赵 处 秦 革灭殆 尽之际,可谓 智力 孤危,战败而亡, 诚 不得已。 译: 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 且 : 况且。 处 : 处在。 革灭 : 消灭。 殆 : 几乎。 智力 : 智谋和力量。 今: 理解事物的能力 诚 : 实在。 向使 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 附 于秦,刺客不行,良将 犹 在, 向使 :以前 假使。 附 : 亲附,依附。 犹 : 还。 齐 …… 秦 : 状语后置 译 :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 则胜负之 数 ,存亡之 理 , 当 与秦相较, 或未 易量。 数、理 : 天数,命运。 当 : 通“倘”,假如。 译: 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 或 : 或许。 易 : 轻易。 量 : 判断。 不赂者灭亡的原因 齐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燕亡:以荆卿为计。 赵亡: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 灭亡的根本原因: 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智力孤危。 燕、赵灭亡“诚不得已”。 第四段板书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 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了。 燕国与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 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功效。 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了祸患。 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它。 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才变成秦国的一个郡。 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 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 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 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 译: 唉。 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 呜呼。 以 赂秦之地 封 天下之谋臣,以 事 秦之心 礼 天下之奇才, 以 : 用。 封 : 封赏。 事 : 侍奉。 礼 : 礼待。 名为动。 并力 西向,则吾 恐 秦人食之不得 下咽 也。 译: 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连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 并力 : 合力。 恐 : 恐怕。 下 : 吞下 ,名为动 咽 : 咽喉 向: 朝着,动词 悲夫。 有如此之 势 , 而为 秦人积威 之 所劫, 译文: 可悲啊。 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势 : 形势。 为 : 被。 而 : 却。 之 :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 …… 劫 : 被动句。 日 削 月 割, 以 趋于亡。 为 国者无使 为 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 日 : 每天。 名为状。 月 : 每月。 名为状 以 : 而。 为 1: 治理。 为 2: 被。 为 …… 哉 : 被动句。 第五段板书设计 总结历史教训: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要敢于对敌斗争)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唉。 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 可悲啊。 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消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 夫 六国与秦皆诸侯,其 势 弱 于 秦,而犹 有 可以 不赂而胜 之之 势。 译 : 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 夫 : 句首发语词。 势 : 势力,力量。 于 : 比。 而 : 然而。 犹 : 还。 可以 : 可以凭借。 其 势 弱 于 秦 : 状语后置 之 :代词,它 之 :的,助词 译: 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苟以 天下之大, 下 而 从 六国破亡之 故事 ,是 又在六国下矣。 苟 : 如果。 以 : 凭着,介词 从 : 追随。 故事 : 旧例 今: 指真。20xx人教版语文选修六国论2
相关推荐
为谁生 ?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中哪些诗句具有 “诗中有画 ”的特点 ?是怎样体现的 ? 提示: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一联 ,白鹭雪白 ,黄鹂金黄 ,色彩差异明显。 白鹭飞翔 ,黄鹂啼鸣 ,一取其动态 ,一取其声音。 在背景上 ,“漠漠 ”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 ,苍茫一片。 “阴阴 ”描绘夏日林木茂盛 ,境界清幽 ,自近而远
神迷的仙境。 首先是黎明时分 ,眼前出现一幅雄奇的画面 :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 ,四周是莽苍的群山。 他听到了山顶天鸡的啼叫。 仙境即将出现。 在诗人 “迷花倚石 ”之际 ,暮色骤然降临 ,熊在咆哮 ,龙在吟啸 ,巨大的声音震得岩石、泉水、深林、峰峦抖动不已。 至此 ,仙境已是快要出现了 ,但诗人却忽然将视线转向天上的云、山间的流水及水上的烟雾 ,出现了瞬间的宁静。 接着便是雷电大作
概念。 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 ,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 ,终归于尘土流水。 诗人借这一意象表现出人生空漠之感 ,更显深沉悠远。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3)落花 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 以落花为媒介 ,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 ,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春江花月夜》中
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橱: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 陶渊明 《 饮酒 》 诗:“ 采 菊东篱下 ”。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古诗 《 庭中有奇 树 》 : “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 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 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薄雾弥漫,浓云笼罩,心有愁思感觉白天太漫长
叠词的妙用 叠字的运用,创意出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08:09 品味欣赏 在这首词里,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加以分析。 寻寻觅觅 孤苦无依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环境 肃杀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心境 凄凉悲苦 动作 08:09 间接抒情 思考一: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 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 淡酒 、 晚风 、 过雁 、 黄花 、 梧桐 、 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