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暨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脱贫攻坚精准帮扶动员会讲话及转段方案精准帮扶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口,可通过转移就业脱贫;对丧失劳 9 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通过实行低保政策兜底脱贫,等等。 一些地方生存条件恶劣、就地扶贫开发成本过高,移民搬迁是最直接、最彻底、最有效的办法。 “十三五”时期,国家将筹措资金约 6000 亿元,支持 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移民搬迁,其中我县任务是搬迁100 万人,一些项目县在县城安排的人口预计将超过万人甚至更多,相当于新建一个小县城的规模。 这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也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组织过硬的队伍,采取过硬的措施去推进。 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决防止出现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扶贫开发的活水。 要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和合作型金融机构从不同角度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完善村级金融服务网络,抓好扶贫投融资平台建设,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流向贫困地县。 田东县通过政府建设机构、信用、支付、保险、担保、村级服务组织等六大金融服务体 系,极大方便了金融机构和农户借贷关系,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户资金缺、贷款难问题,农户贷款覆盖率达 90%。 在去年 10 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肯定了田东经验。 下月初,县政府将在百色召开推广田东经验现场推进会,各地一定要认真借鉴、抓好落实。 产业是贫困群众快速脱贫、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 有条件的地方都应当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从实际出发谋划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桑则桑、宜游则游,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产业产品。 产业扶贫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 用,不能政府包打天下,今年番茄价钱高了,就要求都种番茄,一哄而上“烂市”了,又挖掉改种辣椒或者别的,来回折腾,结果种什么赔什么。 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对市场反应灵敏,抗风险能力也强,要支持他们覆盖所有贫困户,带动他们发展产业,提高扶贫产业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争取更好的减贫效果。 千方法万方法,群众肯接受、能掌握、会运用、得实惠才是好方法。 必须带着诚心、带着感情去做工作,真正跟贫困群众交上朋友、打成一片,让他们发自内心信任我们、欢迎我们,了解、认同和接受我们倡导的理念思路、方式方法。 现在不少第一书 记和扶贫工作队员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有工作激情,但 11 农村情况不熟,基层经验不够,更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与群众多沟通、多商量,下功夫听懂群众语言,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想当然地“替民致富”,甚至“逼民致富”,唯有如此才能找到更多解决扶贫难题的“锦囊妙计”,才能把好事办好办实,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帮扶合力要更强大。 人心齐,泰山移。 脱贫攻坚事关全局,不仅是贫困地县 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 这个合力,既有内力,也有外力。 内力就是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扶贫开发工作搞了几十年,有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就是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双手来实现,党和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 没有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再多帮扶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扶贫必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不是等靠要出来的,要坚持救穷不救懒的原则,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的信念,组织村屯干部和贫困群众到脱贫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激发他们脱贫致富、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把“干部干、群众看”转变为“群众干、干部帮”。 12 当然,对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我们该救助的还得救助,该兜底的还得兜底。 在发挥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同时,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整合各种外力,支持脱贫攻坚事业。 这个外力,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一方面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到精准帮扶工作当中,在做好各级各部门定点帮扶工作基础上,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引导社会 扶贫重心下沉,促进帮扶资源进一步向贫困村和贫困户流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另一方面要将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科学有效整合,使之发挥更大效用。 现在,参与脱贫攻坚的部门很多,但有时候是各自为政、各搞一套,资源没有整合,信息不能共享,效率比较低下。 比如低保问题,扶贫、民政部门都在统计采集数据,不仅重复劳动,数据往往还不一致。 又比如,扶贫专项资金通常按条条下达,看起来钱不少,但如果不整合,撒胡椒面,就难以收到扶贫实效。 这方面,要打破部门条块分割,按照扶贫需求和规划统筹安排项目,统一打包使用资金,集中投入,合力攻坚 ,实现资金、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帮扶责任要更明晰。 脱贫攻坚是我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