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鸽I型副粘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特色养殖内容摘要:

2、胃乳头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且肠腔内充满大量的稀薄黄绿色粪便。 实验室诊断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涂片镜检。 以无菌操作取病鸽肝、脾的病料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钝圆中等大小的杆菌。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鸽的肝脏,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经 37培养 24小时后,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一种圆形隆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中等大小白色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一种中央较凹的红色菌落。 选取菌落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细菌形态与肝脾组织直接触片相同。 生化试验。 勾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获得纯培养物做生化试验,结果细菌 3、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林糖和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分解肌醇、水杨苷,不产硫化氢;验阳性,验阴性。 药敏试验。 将分离病原进行纸片药敏试验。 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禽病沙星口服液、氯霉素高敏;对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中敏;对红霉素、强力霉素低敏。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鸽肝、脾病料研磨成 1:3 生理盐水悬浮液,加入双抗处理后,置 40冰箱中作用 2 小时,然后离心沉淀,取上清液用 价,结果为 1:21:64 A 值高的上清液作常规无菌处理后,接种 9日龄非 疫鸡胚尿囊腔 升,以 24 小时96 小时死亡的鸡胚尿囊液,用盲传三代的尿囊液作 验,结果 1:321:64,对照鸡胚尿 4、囊液 0。 月龄未免疫的雏鸽 6 只,每只鸽肌注 2 毫升,同时设对照组,接种鸽分别接种后 2 天6 天陆续死亡,死前的临床症状和死后的病理剖检特征与自然病例相似。 根据以上检验情况诊断为肉鸽 I 型副粘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防治紧急接种。 用鸽 I 型副粘病毒油佐剂灭活疫苗,每只鸽注射 1 毫升,同时用鸡新城疫疫苗 4 倍量饮水。 控制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可用禽病沙星口服液 2 毫升对水 2 公斤,混匀后自由饮水 3 天,也可用恩诺沙星、氯霉素等拌料或饮水。 精心饲养,饲喂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保持清洁饮水;加强管理,减少鸽群应激反应,%的苛性钠溶液,或 氧乙酸对鸽舍及周围环境彻底消毒。 小结与讨论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