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iyn市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内容摘要:

速健康发展。 与 1978 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 倍, 翻了 番, 年平均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倍, 年平均增长 %,翻了 番; 外贸出口增长 1543 倍, 年平均增长 %,翻了 番;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 亿美元,预算内财政总收入增长 441 倍 , 翻了 番,年平均增长%。 东莞市主要经济指标如表 4 所示。 20 表 4 东莞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1978 1985 1990 1995 2020 2020 2020 2020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315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00 外贸出口总额 亿美元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0 预算内财政总收入 亿元 各项存款余额 亿元 ( 3)经济结构 变化较大。 近年东莞市 大力实 施经济社会双转型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全市经济正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一是在 所有制结构 上 , 实 现 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在 2020 年生产总值中,外资经济占 %,公有经济占 %,民营经济占 %。 二是在 三大产业构成 上 ,实现 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 转变,2020 年三大产业比重分别是 : :。 目前,东莞市正加快 走向科技信息社会。 三是在 产 业 结构 上 ,从 改革开放初期 主要引进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通过不断改善 投资环境和 提高 对国际技术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 东莞市 的支柱产业。 四是在 市场结构 上 , 在继续巩固扩大周边外销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远洋市场,实现了从以港澳、东南亚为主到以欧美为主的转变。 目前, 美 国、香港、欧盟、日本、台湾已成为东 21 莞进出口贸易伙伴的前 5 位, 2020 年出口美 国 、香港 、欧盟、日本、台湾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例为 69: 31。 ( 4)对外经济 发展迅速。 东莞经济以外向型为主,特别是工业,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 东莞市 利用外资从 “ 三来一补 ” 起步,逐步发展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投资者来自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世界 500强企业 43 家。 自 1996 年起,东莞的外贸出口连续七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名列第三,近年,居深圳、上海、苏州之后,稳居全国第四。 厚街镇、长安镇、清溪镇、虎门镇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十强乡镇”。 2020 年累计实现利用外资 亿美元 ; 出口总额 亿美元。 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 易 、 “ 三来一补 ” 企业 、 “ 三资 ” 企业 的 出口 比例为 1: 51: 48。 ( 5)民营经济 茁壮成长。 2020 年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 万户, 私营企业 万户 , 注册资本总额 亿元,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 亿元 ,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缴税总额 亿元 ,占全市总税收的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993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 全市 省市级 民营 科技 企业总数 分别 达 到 1500 家 和 414 家。 民营科技企业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172 家;在全市民营科技企业中,技工贸收入 420亿元, 比上年增长 20%。 社会发展基础优势 ( 1)科技教育 推进经济发展。 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 22 力推动教育和科技进步。 在科技方面, 东莞是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2020 年,东莞市成为首批省部产学研合作示范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松山湖成为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和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全市拥有 9个国家和省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8 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 16 家省级和 51 家市级企业工程研发中心。 成立博士创业促进会,设立博士创业园,累计建成 5 家博士后工作站。 现 共有省级技术研究中心 10 家,建立了 “ 东莞市集成电路设计与产业 基地 ” 、 “ 东莞市电源技术产业化基地 ” 等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建设 了 市生产力促进基地和现代制造技术服务中心, 有力地 推动 了 制造业信息化。 2020 年全市共 有 专利申请8992 件,授权专利 4096 件, 分别比上年 增长 %和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 26%和 43%。 东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授予 “ 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 称号。 在教育方面, 东莞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目前,全市 已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8 所、省级 2 所, 在建职业高等职业学院和高等职业学校各 1 所, 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有 640 多家,进入国家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人数占中职教育在校生人数的 50%;确定了东莞理工学校等 9 所重点中职学校的12 个专业为 东莞 市重点建设专业,其中 5 个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把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摆到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着力构建人才高地,为东莞市提升产业水平和增强研发能力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23 ( 2)人才引进 成效显著。 东莞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 、 创办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市场 、 完善流动机制 、 提高配置效率吸引了 许多 外地人才。 2020 年全年引进各类人才 13 万人,全市人才总量达 万 人,比上年增长 %。 在人才总量中,高层次人才 18633 人。 按学历层次分, 中专 万人,大专 万人,本科 万人,硕士研究生 7030 人,博士研究生 287 人 ( 含博士后 12 人 ) ;按职称 层次 分,初级职称 万人,中级职称 万人,高级职称 万 人,未评职称 75 万人。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工作, 东莞 市政府 先后颁布了 《东莞市关于引进人才的三个规定》、《关于加快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制度意见》、《东莞市留学人员创业园优惠政策及其实施办法》、《东莞市关于 广东省引进人才实行广东省居住证暂行办法 实施 细则》、《东莞市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东莞市留学人员专项基金管理办法》、《东莞市科研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和《东莞市 “ 百名专家引进工作 ” 实施方案》、《东莞市博士后管理及资助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 同时还着力抓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组建工作,已成功组建了常平宝丽美化工有限公司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组织大朗迈科电子有限公司、石龙华南药业集团、石碣台达电子有限公司申报博士后工作站重点企业。 进一步把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摆到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着力构建人才高地 ,为 东莞 市提升产业 水平和 增强研发能力打下坚实 的人才基础。 ( 3)社会服务 便利。 为加强对生产的服务支撑,东莞市大 24 力发展各种中介服务业。 一是商贸物流业发达, 2020 年全市举办各类展 览展 销会 81 个 , 展会总数仅次于广州和深圳,居全省第三位。 承办了 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中国信息博览会 、科技合作周 等展会,为电子信息企业发展搭建了 展示平台。 二是金融业发达,为外商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全市共有经营性金融机构 62 家,拥有金融网点 1500 个,涵盖银行、信托、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支柱产业,从业人员超过 3 万人。 金融机构密集程度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2020 年末 , 全市银 行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 3843 亿元和 2217 亿元,金融总量位居全省第四;实现保费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实现证券交易量(股票、基金、国债)超 1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2102%。 全市金融资产质量良好,金融业盈利水平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全 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 2020 年底下降至 %,整体不良贷款率为全省最低,已接近国际银行平均水平。 2020 年全市银行机构共实现利润 85 亿元,比 2020 年增长 倍。 全市 金融运行平稳, 是广东省的“金融安全区”。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年会上,东莞市被评为“ 2020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新锐金融生态城市”。 三是中介服务 发达, 东莞拥有一大批技术、 标准、质检、计量设备检测、管理、商务、投资等方面的咨询公司及认证机构,建有东莞中心人才市场等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法律、会计、审计、税务、专利、设计等事务所,为外商提供全面的中介服务。 四是对外合作广泛,东莞市 的发展重点是制造业,而制造与研究开发互为依靠,吸引 25 国内外 研发项目是 东莞市 发展方向 之一。 为使东莞市 形成 现代 制造业基地和制造业研发基地,为企业应用高新技术 和 加速 企业 升级 换代 提供服务 ,需要广泛扩展国内外的技术合作。 在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方 面,东莞继续推进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制造工程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东莞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和莞港生产力促进基地的开发建设,加快形成公共平台科技创新的核心功能作用。 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方面,重点推进了五星太阳能技术研究院和勤上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的建设,以此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高校院所为依托,市镇两级联合支持推进行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格局。 ( 4)政府服务 体系完善。 东莞已形成 发改 、外经贸、经贸、规划、国土、建设、劳动、社保、民营办等 政府部门与律师、 会计 、信息咨询、报关等中介机构相 辅相成的投资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东莞 大力深化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精简审批项目,规范办事程序, 实行集中服务日活动、建立职能部门协调会制度和大型企业办事优先卡制度,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 提高服务效率。 东莞积极为外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建设 有台商子弟学校及外商居住中心。 1993 年成立了 东莞台商协会, 现 有会员企业 3400 多家,是全国最大的台商协会。 分布在各镇区的外商协会和台商协会,加强政府部门 与 企业的沟通,及时解决外商在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碰到的各种问题,增强了对外商的吸引力。 26 ( 5)生活环境 配套舒适。 东莞市大力打造生态绿城、文化新城,积极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和广东省文明城市,营造优美、舒适、便捷的城市环境。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人均公共绿地 平方米。 建成 了中心广场、 玉兰 大剧院、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 、科技博物馆 等文化工程,规划建设东莞美术馆,开发建设可园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等活动。 东莞市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完备,拥有高星级酒店 100 家,其中五星级酒店 18 家,四星级酒店 33 家,适合商务旅行、休闲度假。 目前东莞的高 星级酒店数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香港百佳、日本吉之岛在东莞开设了大型百货超市,市内餐饮、便利店林立,日常生产十分方便。 东莞的房地产业发达,名牌居住小区众多,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居所。 (五)东莞 信息产业 的基础优势 东莞在发展信息产业过程中,逐步形成了 石龙镇、石碣镇、长安镇、塘厦镇等 一批信息 产 业名镇 和 一批 生产 规模 较大 和 产品水平较高 的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基本集中在市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和石龙、石碣、寮步、塘厦、清溪、长安等镇区。 并形成较大的带动辐射效应。 主 要信息 产品 制造企业如表 6 所示。 27 表 6 2020 年主要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一览表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或服务) 营业收入(亿元) 1 东莞市诺基亚移动电话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手持机( 手机 ) 300 2 台达电子电源(东莞)有限公司 电源供应器及其半成品 71. 2 3 东莞市三星 视界 有限公司 电源供应器及其半成品 49. 4 4 天弘(东莞)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计算机机设备 43. 7 5 东莞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 29. 3 6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28. 7 7 先锋高科技 (东莞 )有限公司 DVD 刻录机 27. 9 8 东莞市方正科技电脑有限公司 微型电子计算机 27. 6 9 高 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电源供应器 27. 2 10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敷 铜板制造 26. 9 11 群光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电脑键盘 23. 1 ( 六 ) 目前 东莞信息产业发展 的优势 领域 目前东莞市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覆盖了全部消费类信息产品,优势领域包括:电子元器件、通信终端、计算机及辅助设备、显示器件和其它消费类产品。 根据对 2020 年营业收入在 1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分析 ,东莞市信息产业制造业领域划分如图 2所示: 图 2 东莞市信息产业制造业优势领域划分 计算机及软件16%通信21%元器件41%显示器件14%其它8% 28 ( 七 )东莞信息产业制造业 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企业规模小 东莞的信息产业以加工制造为主,企业规模 普遍 较小,年销售额 超过 10 亿元 的 企业的 只有 40 多 家 ,其产值占全市信息产业产值约 30%,产业集中度较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