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第2课时ppt导学课件内容摘要:

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 例如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 , 却从 “ 千古风流人物 ” 说起 , 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 “ 多少豪杰 ” ,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 , 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映衬是烘托的一种 , 一方面是以乙托甲 , 但反过来甲也具有托乙的作用。 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 , 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 , 是作者亲眼所见 , 虚景则是火烧曹营 , 是作者的想象 , 二者相互衬托 , 是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 “ 雄姿英发 ” 和作者的 “ 早生华发 ” 相互映衬。 这首词波澜起伏而章法严整 , 跟作者巧妙地运用这两种表现技巧有关。 探究 2 这首词在哪些方面表现了豪放风格。 探究之旅: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 “ 大江东去 , 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 ” 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 , 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 , 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 “ 故垒西边 , 人道是 , 三国周郎赤壁。 ” 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 , 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 , 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 ” 一句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豪杰 ” 的慨叹 , 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这样的景物描写 , 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 , 颇有 “ 天风海雨逼人 ” 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 , 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 , 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 , 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 “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 他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 、 春风得意之时 , “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 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 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 , 是一场以弱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