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教育系统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深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茅草树皮房改造,切实解决住房困难家庭、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努力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 到 20xx 年,完成全县建设廉租房 885套、公共租赁住房 628套、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 240套。 加强乡村公共机构住房建设。 积极推进乡镇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农村学校周转房及其他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20xx- 20xx年,全县计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628 套。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教育部全国全面乡镇 中小学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划,南丹县委、政府和教育部门有步骤分轻重缓急作 岀 决定,解决八圩乡利乐小学、芒场镇蛮坝小学、城关镇第二中学、车河镇中学、吾隘镇中学 5 所学校教师宿舍的建设问题。 15 第四章 需求分析与需求规模预测 住房问题向来都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 因为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 我国一向高度重视解决住房问题,而且始终把改善居住条件作为改善民生的指标之一。 逐步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是政府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继廉租住房后 , 我国又推出了另外一个租赁性 质的公共住房 , 即公共租赁住房。 目前全国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而且把它作为“十二五”计划的重点项目。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是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的一部分,是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填补了住房保障覆盖的真空。 公共租赁住房大面积覆盖目前我国尚处于摸索试行阶段。 20xx 年 6 月,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颁布的《意见》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分别决策。 深圳、厦门、北京、重庆等城市根据自身城市发展状况,已大力推广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十二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是全区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 20%左右。 20xx 年国务院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全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为 29 万套 (户 ),任务量是 20xx 年与国家签订责任书任务的 4 倍,是“十一五”期间广西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量的总和,也超过了广西 20xx 年商品住房的销售规模。 其中,完成了公共租赁住房 万套。 项目惠及的南丹县八圩乡利乐小学、南丹县芒场镇蛮坝小学、南丹县城关镇第二中学及城关镇中心小学、南丹县车河镇中学、南丹县吾隘镇中学教师住房紧缺,对教师公共租赁住房需求十分迫切。 ( 1)南丹县八圩乡利乐小学:距离县城 70 公里,该学校占地面积 16 1500 m178。 ,现有教职员工 12 人,在校学生 144 人,其中寄宿学生 124人。 教师住房却显得十分紧缺,全校无教师的专用住房,目前迫切需要新建教师公共租赁房 12 套。 ( 2)南丹县芒场镇蛮坝小学:距离县城 40KM。 该校占地 3800 m178。 ,现有教职员工 12人,在校学生 180 人,其中寄宿学校学生 10 人。 由于无教师专用宿舍,目前迫切需要新建教师公共租赁房 12套。 ( 3) 南丹县城关镇第二中学及城关镇中心小学 南丹县城关镇第二中学:距县城 15KM。 该校占地 13509 m178。 ,现有教职员工 142人,在校学生 891 人,其中寄宿学校学生 709人。 无专门的教师周转宿舍,目前迫切需要新建教师公共租赁房 40套。 南丹县城关镇中心小学:距县城 15KM,该校占地 10615 m178。 ,现有教职工 46人,在校学生 500 人,教师住房紧缺,当目前迫切需要新建教师公共租赁房 32套。 ( 4)南丹县车河镇中学距离县城 50KM。 该校占地 320xxm178。 ,现有教职员工 38人,在校学生 438人,其中寄宿学校学生 309人,无教师周转宿舍,目前迫切需要新建教师公共租赁房 24套。 ( 5)南丹县吾隘镇中学:距离县城 40KM。 该校占地 10338m178。 ,现有教职员工 54 人,在校学生 576 人,其中寄宿学校学生 549人,无专门的教师周转宿舍,目前迫切需要新建教师公共租赁房 24 套。 农村学校教师是中低收入群体,其住房问题的核心是由于收入水平的局限,他们中的多数无法跨越其收入水平与住房市场价格之间的鸿沟,因此必须依靠政府的帮助才能解决居住问题。 同时,满足包括农村教师在内的城乡居民对衣食住行的基本要求,保障居民的生存权利,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改善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力图构建一个比较公平和有效 率的住房市场体系,解决中低收入阶层家庭的基本住房需要。 目前,我国的保障性住房 17 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限价房,但仍无法有效解决所有人的住房问题,为了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从而提出了公共租赁住房政策。 这项举措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稳定展,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家庭的基本住房需要,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和谐、安定和健康发展,对完善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发挥政府作用,克服住房市场失灵有很大作用。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教育部全国全面乡镇中小学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划,南丹县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有步骤分轻重缓急作 岀 决定,解决八圩乡利乐小学、芒场镇蛮坝小学、城关镇第二中学、车河镇中学、吾隘镇中学 5所学校教师宿舍的建设问题,正是建立在上述五所学校对公共租赁房的需求基础之上。 参考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并结合南丹县上述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 表 41 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模表 序号 项目学校 需求规模(平方米) 建设规模(套) 合计 5760 144 1 八圩乡利乐小学 480 12 2 芒场镇蛮坝小学 480 12 3 城关镇第二中学 2880 72 (城关镇中心小学 32) 4 车河镇中学 960 24 5 吾隘镇中学 960 24 项目建成后,年提供公共租赁房 144套,能满足 144位教师入驻。 房屋建筑面积以每套 40平方米的标准确定。 18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建设地点及项目区概况 项目地点 本项目位于广西河池市南丹县 八圩乡利乐小学、南丹县芒场镇蛮坝小学、南丹县城关镇第二中学及城关镇中心小学、南丹县车河镇中学、南丹县吾隘镇中学。 项目区概况 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河池市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广西西 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东连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介于东经 106176。 3439。 ~ 109176。 0939。 、北纬 23176。 4139。 ~ 25176。 3739。 之间。 东西长 228 公里,南北宽 260 公里,全县土地面积 ,主要为山区,较大的河流有红水河。 河池是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 河池市区面积 平方公里,是一座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市区人口大约 409万人。 全县有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 9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321 万人,占总人口的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 语言为壮语、汉语、桂柳方言。 河池素有“六乡之誉”,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歌仙刘三姐故乡、红七军和韦拔群故乡。 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面,总面积 3916平方公里,辖 7镇 4乡,有壮、汉、瑶、苗、毛南、水、仫佬等 23个民族,总人口。 南丹是是历史上的“兵家喉地”,桂、黔、川交通的重要枢纽,位于西南公路 210国道和黔桂铁路交叉点上,西南出海大通道成都 —— 重庆 —— 贵阳 ——南宁 —— 柳州 —— 北海二 级公路贯城而过;国家重点工程龙滩电站的前 19 期工程南丹 —— 天峨二级公路已竣工。 南丹历史悠久,宋置南丹州,明复南丹州,清称南丹土州,民国 7年改州置县至今。 2. 自然条件 南丹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 ,云贵高原边缘过度地带 ,境内高山连绵起伏 ,峰峦重迭 ,整个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 ,海拔600900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域内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干湿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雨量 ,空气湿度在 75%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别是夏天 ,气候凉爽湿润 ,以夏季最热的 7 月为例 ,南丹县历年 7 月份平均气温为 ℃ ,比广西最北的高寒山区县资源县低 3℃ ,比闻名遐迩的清皇避暑山庄所在地河北承德低 ℃。 南丹县境山高水高,不少河流穿行于岩溶发育地带的溶洞之中,忽出忽入,时隐时现,明河与伏流紧紧相连,反复变换,这是县内水文特点之一。 不少明河地段,坡降陡,落差大;一些地段,岩坎高,水流急,明河、暗河中都有不少瀑布,这是县内水文特点之一。 大气降水较多,但在岩溶发育地区,裂隙渗漏严重,春夏季节的晴和天气,地表水不断向上蒸发和向下渗漏,很快形成干旱,而 大雨或暴雨到来时,暗河水满,溢出地面,无处流淌,滞塞于低洼谷地中,此时则出现不少短暂( 4~ 6日)的山间小湖。 这种“十日无雨到处干,一场大雨到处淹”是县内水文重要特点。 南丹县水面面积 ,占总面积的 %。 县内有锡、锑、锌、金、银、铜、铁、铟、钨等 20多种有色金属,总储量 1100万吨,其中锡储量 144万多吨,居全国首位,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中国的锡都”、“矿物学家的天堂”;南丹工业初具规模,已形成有色金属、建材、机械、化工、食品、造纸等 12类工业体系,有色金属的采选冶自成体系,已具有 7000吨 /日选矿能力的锡、锑、锌综 20 合选矿能力,具备年产 1万吨的锡冶炼、年产 2万吨的锑冶炼、年产 1万吨的铅冶炼、年产 1万吨的锌冶炼能力,锡锌产量居全国第一,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锡锌生产基地。 3. 社会经济状况 20xx 年全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 10 亿元大关。 全县完成财政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成为河池市首个财政收入突破 10 亿元大关的县,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通报表彰。 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0: 68: 22,经济结构较优。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 100 亿元大关。 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 132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 101亿元,实现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有色金属产业百亿元产值的目标,同比分别增长 %和17%。 工业经济百亿元以上指标从 1 个增加到 3个。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 50 亿元大关。 全县实施续建、新建项目 235 个,竣工 95 个,其中,新开工 1000万元以上项目 112个。 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56 亿元,同比增长 %。 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三期工程暨特色名镇名村建设中期工作推进会在南丹成功召开,该县城乡风貌改造成效 及经验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全区典型加以推广。 该县顺利通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专利申请量 16 件,同比增加一倍。 全县实施科技项目 18 项,建立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家,高新技术企业 3 家。 文学艺术创作取得新突破,《南丹文学》刊物名片效应不断彰显。 创新提出将“丹文化”作为南丹地域文化品牌打造,成功举办“ 20xx中国南丹178。 丹文化旅游节”,为该县十年来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 21 的一次盛会,“丹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宣传,该县在区内外的新形象、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20xx 年全 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9402 元,同比增长 11%;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 5000元、达到 5247元,同比增长 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亿元,同比增长 18%。 政策环境 国家发改委、国家教育部全国全面乡镇中小学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划,对教师公共租赁住房给予政策支持,中央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