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组织滴虫病诊断与治疗内容摘要:
2、续造成各日龄孔雀死亡 500余只,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后经我站剖检、实验室诊断为组织滴虫病,采取了定期投喂痢特灵、驱虫、消毒等措施,经过两年的努力基本控制了本病。 二、病理解剖。 病死孔雀消瘦,皮下干燥脱水;在肝脏可见有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坏死灶,呈黄色或淡绿色,大小不一;腺胃肿大;盲肠严重出血肿大似香肠样,内充满干燥、坚硬、干酪样的凝固栓子,栓子横切面呈同心圆形。 三、实验室诊断。 用手术刀片刮取病变盲肠芯、盲肠粘膜少量新鲜内容物,加 理盐水 1,加盖玻片,镜检可见圆形、卵圆形,大小在 4米无鞭毛,单个或成堆存在的虫体,确诊为组织滴虫病。 四、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孔雀采食了被污 3、染的带有组织滴虫的异刺线虫的虫体或蚯蚓等昆虫的饲料等。 组织滴虫本身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不能长期存活,异刺线虫是本病的中间宿主,组织滴虫进入虫体后,随虫卵排出体外,污染饲料、水,被孔雀采食后经消化道感染而发病。 五、防治措施 1、药物治疗。 发现本病后圈舍内用 3%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病孔雀隔离治疗,用甲硝唑按 500喃唑酮(痢特灵)按 400血敏按 200饲,连用七天;病死孔雀深埋或焚烧处理。 三天症状减轻,七天后痊愈,采食饮水恢复正常。 停药后又几次复发。 2、定期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禽舍卫生,及时清除并销毁粪便。 定期给孔雀驱虫,用左旋米唑片 25 毫克/公斤体重,每月投喂一次。 全场每个月各日龄孔雀按 300饲投喂痢特灵投喂 5 天。 通过连续两年采取以上措施本病在该场得到较好控制。 专利查询。孔雀组织滴虫病诊断与治疗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
判了 ‘ 今之众人 ’ 、 ‘ 士大夫之族 ’ 和 ‘ 君子 ’”。 (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位卑则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