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鸽的发展与养殖内容摘要:

2、药效,对毛发脱落、湿疹、未老先衰也有一定辅助疗效,尤其适合产妇、儿童、老人、手术患者、久病体弱者食用。 我国人口众多,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膳食结构正在得到改善,因此,肉鸽消费的市场是巨大的。 为了迎合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的追求,开发和利用肉鸽产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和诱人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舆论宣传和消费引导来培育和扩大消费群体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肉鸽产业化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拓展肉鸽的市场空间,发展起点要高,要上规模、上档次,形成地方特色、区域特色再一方面,通过建立肉鸽良种繁育体系,增强肉鸽供种能力,提高品种质量。 因此,充分利用肉鸽资源,发展鸽业生产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 3、径。 2 肉鸽的养殖技术肉鸽养殖比较简单,养殖户只要了解了肉鸽的养殖特点即可饲养。 场准备(1)场址选择。 选择鸽场场址时,一定要考虑:一是交通方便又利于防疫,即与交通干道距离不少于 500m,四周 100m 内无其他畜禽饲养场和污染空气、水源的厂矿二是地势高燥,排水条件好,阳光充足三是水源充沛,供水方便,水质好四是土质坚实,渗透性良好,能经常保持地面干燥。 (2)鸽舍要求。 鸽舍及其附属建筑物宜建在空气流通良好的高处,最好坐北朝南,使鸽舍冬暖夏凉饲料进场口与鸽粪污物出场口严格分开,且进口宜规划在上风向,出口设于下风向在一个饲养区域范围内严禁鸽子与其它畜禽混养,场与场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在肉鸽饲养区域内, 4、要尽可能按生产种鸽、育成鸽(童鸽)、待售鸽划分成各饲养小区,并在远离饲养区的下风向相应建有一定数量的病鸽隔离舍住宅生活区与鸽舍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 50m,每一幢鸽舍的进口也需建有较小而且有效的消毒池,防止疾病传播。 (3)饲养设备。 肉鸽饲养的设备有鸽舍和养鸽器具。 少量饲养者可因地制宜设制简易鸽笼专业性规模饲养者,可采用群养式鸽舍、单列式鸽舍、鸽笼几种。 养鸽器具主要有鸽巢、食槽、饮水器、盐盒、浴盒、假蛋和鸽环等。 用鸽的生物学特性鸽必须雌雄成对,才能交配繁殖后代。 6 月龄左右的鸽子处在发情时期,这时应选择一雌一雄安置于笼内,一旦配对后,23 天就会融洽相处,且爱情专一。 在鸽选定巢区后,雌鸽便留在巢内 6、每隔 4050 天产 1 窝蛋,最短的为 2830 天,最长的为 5060 天,通常每窝 2 枚蛋。 其繁殖过程是:配偶一筑巢一产蛋一孵化一育雏。 第一枚蛋一般在下午 45 时产出,相隔 4548 小时再产第二枚蛋。 在产下第二枚蛋后,雌雄鸽就开始轮换孵化和摄食。 受精的蛋孵化 1718 天,雏鸽就脱壳而出。 4 肉鸽的饲养管理鸽子需要营养丰富的饲料,又有挑食的习惯,因此,最好喂给配合颗粒料。 其参考配方是:玉米 40%,大麦 15%,小麦 5%,麸皮 8%,蚕豆 18%,麸皮粉 3%,菜子饼 大麻仁 2%,萆粉 3%,禽用矿物质添加剂 2%,贝壳粉 2%,以及多种维生素等。 另外,夏天应添加 5%的绿豆, 7、清热解毒。 鸽舍内适宜的温度是 1532,湿度在 70%左右,要求通风良好,日采光约 16 小时,每半个月用 3%来苏儿溶液喷雾消毒。 肉鸽饲喂要做到定时、定质、定量,一般每天喂 3 次,经常供给充足而清洁的饮水。 5 病防制的方针和原则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综合防制的四条原则,即做到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营养科学全价、净化常紧不懈、管理制度规范。 鸽常见病的防治肉鸽抗病力强,一般不易患病,但饲养管理不善也会得病,甚至死亡。 现介绍几种肉鸽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痘雏鸽和青年鸽多发。 其症状多为皮肤型,即在皮肤少毛处(如眼睑、嘴角、腿部等)出现特殊的痘疹,初为白色小结节,并逐渐增大,互相融合形成一层黄白色假 8、膜,阻塞口腔和咽喉,影响鸽的呼吸和吞咽,严重者最后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接种鸽痘疫苗用碘甘油涂擦患部注射青霉素,每只每次 12万 天 2 次,连用 34 天也可用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等煎水给鸽饮用。 胃炎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羽毛松乱,食欲不振,腹泻。 防治方法:供给优质全价饲料,配方要求相对稳定服用磺胺胍片,每只用量为 1/61/3 片,日服 3 次,即可痊愈。 囊积食鸽子嗉囊积食时,主要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嗉囊中食物结团。 防治方法:可用 2%的盐水给鸽子灌服,并用手轻揉嗉囊中的硬块,使嗉囊中食物软化,复数次便可治愈。 6 肉鸽的销售与效益一只鸽子从破壳经 20 多天即可长到 肉比为 2:1,一般 45 周就可出售了。 目前市场肉鸽价每羽在 810 元左右,以每对种鸽年产 68 对(1216 羽)计,年扣除种鸽折旧、固定资产折旧、饲料、防疫、资金利息共80 元,年纯收入在 2050 元之间。 每户养 200 对种鸽只需占地 60 平方米,年产值 1000026000 元,纯收入 400010000 元。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