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3单元第9课时内容摘要:

请愿 , 从此停止就好‛ , ‚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 , 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 , 已经是陈腐的话了 , 从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 , 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你认为鲁迅先生对请愿的态度是怎样的 ? 请结合文章内容及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应从鲁迅先生不赞成青年徒手请愿的出发点分析。 鲁迅先生不拒绝反抗 , 只是怀疑反抗形式的有效性。 【与你交流】观点一 : 鲁迅先生并非不以请愿为然。 鲁迅先生对于一切爱国运动都非常关心 , 并且热烈支持和参加。 虽然他认为向反动政府请愿 , 特别是‚徒手的请愿‛只会产生极小的效果 , 但是他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 , 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真的猛 士 , 将更奋然而前行‛ , ‚请愿‛提高了群众的认识 , 能鼓舞群众进一步走上彻底的爱国道路、革命道路 , 是完全正确的。 观点二 : 鲁迅先生不以请愿为然 , 这在原则精神上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像 192 6 年 3 月 18 日那样的爱国请愿 , 毫无疑义是群众的爱国运动 , 向政府去请愿 , 提出人民的要求 , 也毫无疑义是群众的爱国方式之一。 但请愿终究不是彻底的革命斗争 , 也不是彻底的爱国斗争 , 尤其是向当时那样的反动政府去请愿 , 除了表示出群众的意向和力量 , 实际的效果是绝不会有的。 写悼词 , 表哀思 刘和珍是爱国青年学生 , 是为请愿而牺 牲的烈士。 假如你是刘和珍的同学 , 为段祺瑞政府的凶残而感到愤怒 , 为刘和珍的牺牲而感到悲痛。 请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悼词 , 在刘和珍的追悼会上宣读。 【活动说明】悼词的重点是对逝者的生平事迹的叙述 , 对逝者的评价及哀悼。 学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 老师也可以作适当指导。 学生不了解刘和珍 , 要开展这一活动 , 需预习课文 , 从中找到刘和珍的有关事迹。 学生展示时可以朗读悼词 , 以充分体现情感。 老师可以让全班同学评比 , 看看谁写得感人。 【成果展示】 写采访稿 —— 设想追悼会现场 刘和珍等学生的牺牲让鲁迅先生非常悲愤。 给刘和珍开追悼会的时候 , 鲁迅先生独自在礼堂外徘徊 , 这时学生程毅志走上前来。 假如程毅志是学生报社记者 , 就刘和珍等学生牺牲这件事对鲁迅先生进行采访 , 他会怎样问 ? 鲁迅先生又会怎样答 ? 请你为程毅志整理出采访稿 , 设计提问以 3~ 5 个为宜 , 不超过 400 字。 【活动说明】写采访稿要做好‚双边工作‛。 一是采访者一边 , 要确立采访主题 , 认真设计提问 , 有条理地提出相关问题。 采访结束后要对采访过程和内容进行整理 , 发表出主题突出、条理分明的文章。 二是受访者一边 , 要回答好采访者提出的问题 , 不能答非所问。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想象进行 , 学生应在预习课文的基础 上 , 根据鲁迅先生的性格及他对刘和珍等学生牺牲一事的态度 ,发挥想象 , 把问话和答话同时整理出来。 学生展示时 , 主要看采访稿的问题提得是不是有水平 , 鲁迅先生的回答是不是符合其性格特点。 【成果展示】 文学常识警策 警策是指一些语言简练、含意深刻 , 并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 读者读了以后在处世、为人、治学、修身等方面深受启发 , 并有所警示。 它既可以是一两句话 , 散见于文章之中 , 又可以集中起来组合成列 , 构成深刻透彻的议论文段。 它既可以用于叙事后 , 画龙点睛 , 深化主题 , 又可以在议论文中 , 揭示观点 , 得出结论 , 使文章富有哲 理 , 提高思想深度。 总之 , 文章会因它的出现而锦上添花 , 出现‚亮点‛。 《记念刘和珍君》有很多这样的警句 , 可以说是精练切要 , 语意深切 , 达到了警策的程度。 如‚真的猛士 ,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 这一铮铮作响的对偶句 , 启示人们要不畏艰险 , 敢于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 , 勇敢战斗。 【示例】 她是我的妈妈 , 又不是我的妈妈 , 我们的母女之间隔着一层用穷作成的障碍。 ( 老舍《月牙儿》 ) [ 鉴赏 ] 论血统 , 她们是母女 , 但是妈妈因穷困而堕落 , 妈妈不能养育女儿 , 疼爱女儿 , 因此 , 在实际生活中已不复存在母女关系了。 ‚她是我的妈 妈 , 又不是我的妈妈‛包含着悲惨而又矛盾苦恼的心理 , 让人深思 , 让人想到生活的贫困逼得母女不得不分离 ,不能过正常生活的那种残酷现实。 ‚警策‛之语虽然只有寥寥数语 , 却是全文的精华所在。 虽然表述质朴无华 , 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一部作品 , 我们不可能记住它的全部情节和人物形象 , 但只要记住了‚立片言而居要‛的‚警策‛之言 , 就能准确地领略作品的内涵 , 把握作品的灵魂。 高考链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 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 , 又是语言表达的效果。 ‚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 , 把握句 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 , 按照题目的要求 , 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 准确 , 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 , 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 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 准确表达褒贬感情。 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 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 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 等等。 ‚鲜明‛是指色彩分明 , 观点明确。 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 , 表达的色彩 ( 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 ) 要分明。 简而言之 , 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 ‚生动‛就是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 , 使表达具体 ,形象 , 可感。 怎样才能使语言 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 ( 1 ) 准确 ①认真辨析词义 : 一是看词义范围的大小 , 二是看词义的轻重 , 三是看词的适用对象 , 四是看词的感情色彩 , 五是看词的搭配习惯。 ②要注意语法规范 : 一是用词要规范 , 二是语序要顺畅 , 三是句子要完整。 ( 2 ) 鲜明 要使语言鲜明 , 首先 , 要精心选择形容词和动词。 因为形容词和动词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程度的 , 最易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 其次 , 要注意句式的变换 , 一定的句式表露一定的感情 , 句式变了 , 句意也会产生新的变化。 如陈述句多了 , 则易显呆板。 恰当地使用反诘、排比、对偶等 , 则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感。 ( 3 ) 生动 ①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性。 ②要注意语言的音乐性。 在用词造句时 , 首先 , 搭配好声调的平仄。 其次 , 搭配好句式 , 使句式参差错落 , 交错穿插。 ③要有幽默感。 ④要有新鲜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题目。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 , 供满了鲜花 , 挂满了素联 , 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 , 充满了凄伤 , 充满了同情 , 充满了激昂 ! 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 , 来到这里吊你 , 哭你 ! 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 , 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 , 烛光照着你的遗容 , 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 和珍 ! 谁都称你作烈士 , 谁都赞扬你死 得光荣 , 然而我只痛恨 , 只伤心 , 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 ? 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 ? 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 , 待你孝养 , 等你培植。 不幸 , 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 , 她们的哀号 , 更令我心碎 ! 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她们 , 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 一直是同患难 , 同甘苦 , 同受惊恐 , 同遭摧残 , 同到宗帽胡同 , 同回石驸马大街。 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 , 同在枪林弹雨中挣扎 , 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 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 , 只有你 , 只有你是惨被屠杀 ! 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 , 她们迎着 血迹模糊的你归来 , 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 , 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的首领 ! 和珍 ! 我不愿意你想起我 , 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 , 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 , 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 , 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 , 阴气沉沉得静寂无人 , 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 , 你安静地睡吧 !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 ! 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 , 我不去执绋了 , 我怕那悲凉的军乐 , 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 , 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他们比什么都蠢 , 他们比什么都可怜 ,他们 比什么都残忍 , 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 当你的棺材 , 你的血衣 , 经过他们面前 , 触入他们眼帘时 , 他们一面瞧着热闹 , 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 ! 他们说 : ‚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 , 请什么愿 , 亡国有什么相干 ?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 , 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 , 我终于不敢听 , 不敢闻。 自你死后 , 自这大屠杀闭幕后 , 我早已丢失了 , 吓跑了 , 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 ! 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 马大街时 , 你记得不要回头。 你一直向前去吧 , 披着你的散发 , 滴着你的鲜血 , 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 , 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 , 梦 ! 噩梦 ! 想不到最短时期中 , 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 ! 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 , 连这都不能得到 , 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 , 还不知死在何日。 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 有删改 ) 1. 在作者的眼中 , 刘和珍是怎样的人 ? 请整合文中信息 , 简要回答。 答 : [ 答案 ] 勇士 , 革命的首领。 有毅力 , 任劳任怨 , 乐观热情。 2. 作者 在痛哭和珍时 , 也写到自己。 她是怎样写自己的 ?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答 : [ 答案 ] 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 , 写自己‚早已丢失了 , 吓跑了‛。 作者以自己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