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鸽养殖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续)内容摘要:

2、高,一向为肉中上品,素有一鸽胜九鸡之说。 它既是名贵佳肴,又是高级滋补品,还具有补气、益血等药效,对毛发脱落、湿疹、未老先衰也有一定辅助疗效,尤其适合产妇、儿童、老人,手术患者、久病体弱者食用。 我国人口众多,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正在得到改善,因此,乳鸽消费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二)发展起点要高,要上规模。 上档次从以往特种养殖的一个奇特现象-少的卖不了,多的不够卖看,肉鸽养殖必须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地方特色、区域特色。 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成不了市场。 起点高,规模大,舍得资金、技术、人力、管理等投入,各方面精打细算,减少成本,可形成规模效益,而且也容易培育和建立。 发展较快的广州、 3、深圳等地,5 万对,10 万对、十几万对的鸽场比比皆是。 (三)加强肉鸽产业化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特种养殖业不能搞小而全、封闭式的独立生产经营方式,应根据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要求,实行产、供、销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大规模地组织分工、分业生产,使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等相对集中地投入,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与规模效应,减少恶性竞争,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而形成区域规模和区域特色。 (四)推进产品标准化,实施名牌战略。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举措。 鸽业生产应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制定产品规格、质量标 4、准、卫生要求,加工细则等。 在产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创立品牌,包括肉鸽的品种及深加工的产品、市场、营销公司、经纪人等,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从而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力地推动鸽业产业化的发展。 (五)建立肉鸽良种繁育体系。 种鸽场的审批发证机关应严格把关,依法办事,按照种畜禽管理条例的要求,规范种鸽的生产、经营行为,杜绝无证经营、炒种及是鸽就是种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品种混杂的问题。 规模较大的鸽场和地方,应与有关科研院所,高校等技术部门合作,开展育种工作,建立与区域化生产相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增强供种能力,提高品种质量。 (六)尽快制定肉鸽饲养标准。 肉鸽品种繁多,同一品种又有乳鸽、青年 6、旧材料改建即可饲养管理方便。 种鸽具有孵化、饲喂、护理乳鸽的能力,人们不需象饲育雏鸡那样费时费事肉鸽的抵抗力较强。 毁灭性的传染病比其它禽类少,能耐寒暑。 饲养期短,种鸽利用年限长。 乳鸽从出生到上市,一般只需 45 周,种鸽的繁殖利用年限则可达 5 年半,有的可达 67 年肉鸽耗料少,经济效益高。 一只鸽子不育雏时一天只需吃 4050 克饲料,育雏时则逐步增加,最多不超过100 克,一只鸽子从破壳经 20 多天即可长到 克,料肉比高达 21。 鸽子属于禽类,在分类学上属鸟纲、鸽形目、鸠鸽科、鸽属。 肉鸽是人们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品种。 理想的肉鸽应该是体型大、生长快、产肉性能好、饲料报酬高、繁殖力强和体质健 7、壮而易于饲养。 目前饲养比较普遍的有王鸽。 王鸽又名大王鸽、美国落地王鸽。 原产于美国,系使用鸾特鸽、蒙腾鸽、信鸽和马蒂斯鸽四品种杂交选育成功的多产性肉鸽品种。 全身羽毛紧凑,身体短而成块状,体型直立,头中等大稍圆,尾部呈水平状,胸深而长,成鸽平均标准体重 806930 克。 羽毛有白、蓝、红和黄色,饲养的多为白色。 一对种鸽年产蛋 1214 个,是倍受人们欢迎的品种。 餐饲喂,定时定量。 每天饲喂次数:离巢幼鸽 34 次,生产种鸽 23 次童鸽 75100 克。 配对生产种鸽 90125 克,青年、成年鸽80110 克。 按月龄大小,分群饲养。 一般在乳鸽离笼独立生活后即进行分群,每平方米 7 只左右,3540 对为一群较为适宜。 定期消毒。 食槽每 3 天必须冲洗消毒 1 次,巢盆和散养地面应在乳鸽离巢及出售后清扫消毒。 整天供水,经常保持水质新鲜清洁。 观察鸽群。 每天应仔细观察,一看精神动态二看采食饮水情况三看粪便形态、颜色是否正常,若异常应及时隔离治疗。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