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t每天制革废水处理设计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工艺尺寸的计算、平面布局、土建管理及人员编制、成本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 本设计共分五个部分:绪论,工艺流程的确定,设计计算、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其中设计说明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规模、范围和设计原则、工艺流程说明及处理方案论证,设计计算包括主要构筑物设计计算、辅助构筑物设计计算和附属构筑物设计说明。 并附 6 张图纸:调节池 单体 图、沉淀池 单体 图、高程图、平面布置图、 氧化沟单体图及一张手绘图。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2 第一章 绪论 制革废水的产生及特点 皮革加工是以动物皮为原料,经化学 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完成的。 加工工艺大致由浸水、去肉、浸灰脱毛、脱毛软化、浸酸鞣制、复鞣、中和染色、加脂等工序组成。 原料加工和加工工艺均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污染。 总体来看,制革工业的污染之 ——是来自于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在皮革加工的过程中,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转移到废水、废渣中。 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化工原料,如酸、碱、盐、硫化钠、石灰、铬鞣剂、加脂剂、染料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废水之中。 制革废水主要来自于鞣前准备、鞣制和其他湿加工工段,这些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液多是间歇排出,其排出的废水是制革工业污染的最重要来 源。 皮革生产中,为防腐败,新鲜的原皮都是要用食盐裸存,在浸皮时食盐溶入废水中。 在生皮的预处理中,生皮中蛋白质和油脂也成为污染物而进入废水。 为了使毛皮和生皮分离。 浸灰脱毛大量使用了石灰和硫化钠,结果是使大量碱性化合物,硫化物,毛皮和蛋白质进入废水。 脱灰使用弱酸盐,如氯化铵和硫酸铵来中和石灰,又使大量氨进入废水。 浸酸和铬鞣对环境的直接危害是大量硫酸和Cr3+进入废水。 在加脂、染色等工艺又将有机溶剂、偶氦染料和金属铬合染料等合成有机会带入废水。 制革废水的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水量水质波动大:水量总变 化系数达到 2 左右,而水质的变化系数更大,达到 10 左右。 ( 2) 可生化性好:废水中含有大量原皮上可溶性蛋白、脂肪等有机会和甲酸等低分子添加有机物, BOD5/COD 比值通常在 ~ 之间。 ( 3) 悬浮物浓度高,易腐败,产生污泥量大。 大量原皮上的去肉和渣进入废水,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高达数千毫克 /升。 ( 4) 废水含 S2和总铬等无机有毒化合物。 Cr3+会对微生物带来抑制作用;硫化物进入生物处理还会影响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使固液分离效果下降。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3 制革废水的水质及水量分析 不同工序排放的废水 水质 制革废水主要来自湿操作各工序,根据制革工艺可以分为五股废水。 ( 1)浸水(回软)脱脂及其洗水 水质特点:呈碱性,油脂含量高,含有易产生泡沫的洗剂; ( 2)脱毛脱灰及洗水水质特点:废水呈碱性,硫化钠、石灰、蛋白质含量高; ( 3)浸酸铬鞣及洗水水质特点:废液呈酸性,含有铬; ( 4)染色加脂及洗水水质特点:废水呈酸性,含染料,色度高; ( 5)其他污水冲洗、饱和滴漏、轻度污染水。 废水水量 制革废水排放量与制革废水耗水量是对等的。 在无法精确测量废水排放量时,常用耗水量代替。 制革废水产生量和制革工 艺有很大关系,它是从每个工序转鼓中倾倒出来的,因此排放是不连续不均匀的,其有很强的瞬时性,水质差别也很大。 根据传统制革经验,加工一张牛皮耗水量 1t,加工一张猪皮耗水量 ,加工一张山羊皮耗水量 200kg。 制革废水的危害 由于制革废水中有机物含量及硫、铬含量高,污泥量大,废水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色度 皮革废水色度较大,采用稀释法测定其稀释倍数,一般在 600~ 3500 倍之间。 主要由植鞣、染色、铬鞣和灰碱废液造成,如皮革废水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将给地面水带上不正常颜色,影响水质。 ( 2)碱性 皮革废水总体上呈偏碱性,综合废水 pH 在 8~ 10 之间。 其碱性主要来自于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4 脱毛等工序用的石灰、烧碱和 Na2S。 碱性高而不加处理会影响地面水 pH 值和农作物生长。 ( 3)悬浮物 皮革废水中的 SS 高达 20xx~ 4000mg/L,主要是油脂、碎肉、皮渣、石灰、毛、泥砂、血污,以及一些不同工段的污水混合时产生的蛋白絮、 Cr(OH)3 等絮状物。 如不加处理而直接排放,这些固体悬浮物可能会堵塞机泵、排水管道及排水沟。 此外,大量的有机物及油脂也会使地面水的耗氧量增高,造成水体污染,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 ( 4)硫化物 硫 化物主要来自于灰碱法脱毛废液,少部分来自于采用硫化物助软的浸水废液及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含硫废液在遇到酸时易产生 H2S 气体,含硫污泥在厌氧情况下也会释放出 H2S 气体,对水体和人的危害性极大。 ( 5)氯化物及硫酸盐 氯化物及硫酸盐主要来自于原皮保藏、浸酸和鞣制工序,其含量在 20xx~3000mg/L 之间。 当饮用水中氯化物含量超过 500mg/L 时可明显尝出咸味,如高达 4000mg/L 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而硫酸盐含量超过 100mg/L 时也会使水味变苦,饮用后易产生腹泻。 ( 6)铬离子 皮革废水中的铬离子主要以 Cr3+形态存在,含量一般在 60~ 100mg/L 之间。 Cr3+虽然比 Cr6+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小,但它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产生积蓄,而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影响。 ( 7)化学需氧量( COD)和生物需氧量( BOD) 由于皮革废水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含量较高且含有一定量的还原性物质,所以COD 和 BOD 都很高,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引起水源污染,促进细菌繁殖;同时,污水排入水体后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而当水中的溶解氧低于 4mg/L 时,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呼吸将会变得困难甚至死亡。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5 本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 ( 1)课题: 20xxt/d 制革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 2)本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制革行业的工艺流程、污染物产生情况、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初步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分析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工程的工艺选择、参数计算、工程制图的专业水平,同时 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查阅分析文献资料、独立设计污水处理工程的能力。 了解和掌握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学会工艺确定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构筑物设计计算方法、设计说明书编制、图纸绘制方法等。 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按学校毕业设计要求完成 毕业设计。 本毕业设计课题的技术要求与数据 ( 1)气象资料: 气温:最高 ℃ ,最低 ℃。 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 2)设计水量: 20xxm3/d 进水渠底标高。 ( 3)设计进水水质: 该水为制革厂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 SS、 BOD、色度等。 CODcr=1800~ 3000mg/L, pH 在 ~ , SS=700~ 1000mg/L,色度 =200~400 倍, BOD=800~ 1200 mg/L。 ( 4)出水水质: 要求处理后水质达 到《 污水综合 排放标准 》 ( GB8978- 1996)中二级标准: COD≤300mg/l, SS≤150mg/l,色度 ≤80倍, BOD≤100 mg/l。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6 第二章 工艺流程确定 制革废水概况 制革废水是以有机污染为主的,成分复杂的有机废水,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悬 SS、 COD、不易生物降解或生物降解速度缓慢的有机物、染料色素以及少量有毒物质。 制革废水的可生化性普遍较好,属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 其处理方法以生物处理法为主,同时需辅以必要的预处理和物理化学深度处理。 、确定说明 方案设计原则 ( 1)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使技术改革后运行更可靠、更稳定、维修更方便,服务年限更长。 ( 2) 做到占地面积少,投资少,运行费用低。 ( 3) 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操作方便。 ( 4) 处理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制革废水处理工艺 制革废水的处理主要为物化法和生化法。 物化的方法包括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 即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废水中不能自然沉降的胶体颗粒凝聚,通过沉降或上浮达到和水分离的目的。 物化法适合中小制革厂,处理综合效率一般对 COD 去除率为 70%~ 85%;对 BOD5去除率 为 50%~ 80%;对 SS 去除率为 85%~ 95%;对总铬去除率为 98%;对 S2去除率 95%物化法处理制革废水,水质难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因此需做进一步处理。 生化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厌氧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比较传统和成熟的方法。 其处理效率: COD 为 70%~ 80%,BOD5为 85%~ 96%。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7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SBR)具有构筑物简单,不设二沉池,无污泥回流,操作灵活,曝气时间和曝气量可调,以管理,不易产生污泥膨胀,同时具有调节水质水量的作用,因此可适当减少调节池的容积。 生物膜法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法, 这种方法负荷高,无污泥回流,产泥量比活性污泥少,氧化池内需安装填料,费用增加。 氧化沟构造简单,负荷低,池容大,耐冲击负荷。 具有脱氮的优点。 氧化沟处理制革废水比较成熟且效率较高一点。 厌氧法有机物去除率 COD 为 60%左右,无动力消耗,可省去预处理沉淀池,产泥量少,但培菌时间长。 受 S2和 Cr3+含量的影响,受温度影响。 制革废水处理工艺组合 目前制革废水处理的工艺常采用物化和生化相结合的办法。 及混凝和气浮与生物膜法、 SBR、氧化沟相结合的办法。 如气浮 +接触氧化、气浮 +SBR,混凝 +氧化沟等多种方案。 各种方案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应结合处理水质水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工艺。 : 混凝沉淀法 ( 1) 混凝沉淀的作用 混凝法是制革废水处理的一种重要处理方法。 用于制革废水处理,可有效除去水中染料物质,降低色度;作为生物处理的预处理,可大大减轻后续生物处理的压力;作为生物处理的后处理,可去除水中残存染料物质,以降低废水的色度。 混凝法可去除多种高分子物质、胶状有机物、重金属有毒物质,如汞、镉和铅等,以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如磷等可溶性无机物。 此外,还可以作为污泥机械脱水前的 调质处理,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制革废水中含有大量染料、助剂和油脂、蛋白质、洗涤剂和其他化学药剂,其中蛋白质、染料多数呈胶体状态,采用混凝法处理效果显著。 ( 2) 混凝的原理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8 压缩双电层:所谓压缩双电层是指向分散系中投加可产生高价反离子的电解质,通过增大溶液中反离子浓度,降低扩散层厚度,使胶体粒子的 ξ电位降低的过程。 这种作用特别使用于无机盐混凝剂提供的简单离子的情况,如 Al3+、 Fe3+等。 电性中和:胶粒表面对电性相异的胶粒,离子或脸子状分子带异好号电荷的部位的吸附,会中和电位离子所带电荷,导致静电斥力 减少,电动电位降低,从而使胶体的脱稳和凝聚易于发生 吸附架桥:吸附架桥是指在悬浮液中加入链状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其架桥作用而使悬浮液中的胶体粒子脱稳的现象。 高分子絮凝剂具有线性结构,可被胶体微粒强烈吸附,在相距较远的两颗粒间吸附架桥,使颗粒结大,形成粗头絮凝体。 沉淀物网捕:向废水中投加含金属离子的化学凝聚剂,当药剂投加量和溶液介质的条件足以使金属离子迅速生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或金属碳酸盐沉淀时,所生成的难溶分子就会以胶体或细微悬浮物作为晶核形成沉淀物,或是对其产生吸附作用,从而实现对水中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网捕 [15]。 生化法综合比较 1) SBR 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去除机理是:在反应器内先预先培养驯化一定量的活性污泥,当废水进入反应器与活性污泥混合接触并有氧存在时,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讲解并同时使微生物细胞增殖。 将微生物细胞物质与水沉淀分离,废水得到处理。 SBR 工艺对 COD 去除率可达 90%以上,SS 的去除率 95%,氨氮的去除率 80%。 适用于中、小型制革企业的废水处理。 优点是: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好,耐负荷冲击力强。 制革生产废水为间歇排放,采用 SBR 工艺处理适合制革废水相对 相对集中排放及水质多变的特点,且保证出水稳定达标;工艺投资较少,运行成本较一般活性污泥法低;可省去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工艺流程简单。 制革废水中。2000t每天制革废水处理设计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