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鹿茸产量内容摘要:

2、产母鹿的泌乳量增多,以保证哺乳仔鹿的快速生长发育。 其次,对哺乳中后期即 7 月中旬以后至 8 月下旬以前的繁殖母鹿,给予“短期优饲”,才能使其早抓膘、早发情配种,翌年才会早产仔、产好仔。 三、对幼鹿“直线培育”和“驯化饲养”对哺乳仔鹿、断乳仔鹿和育成鹿这三个时期的幼龄公鹿,要进行系统的科学培育。 首先,在哺乳期早补饲优质的粗精饲料。 其次,对断乳仔鹿要及时驯化调教,增大其运动量。 对断乳后 410 个月的幼鹿,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以及足够的光照和运动。 最好能投给适量的秘鲁鱼粉和煮熟的大豆或豆浆以及青刈大豆秧。 第三,保证育成鹿日粮的高能量(马鹿为 卡)、高蛋白(马鹿为 500 克可消化 3、蛋白)指标,才会使其日增重得以提高,这样可提前 23 个月冒桃,即于当年的 10 月中旬至 12 月份冒桃。 四、对幼龄公鹿适时准确采用“破桃墩基础”技术“破桃墩基础”技术是指在幼龄长出毛桃后,其桃顶至额间的直线距离-“桃高”达 56 厘米(梅花鹿)和 79 厘米(马鹿)时,锯下 23 厘米(梅花鹿)和34 厘米(马鹿),而使其生长出成型的初角再生茸,并促使角基增粗的技术。 锯时锯口要平并确保锯下茸的髓质部分(桃径的一半)。 冒桃早的和冒桃晚的都可采用此项技术,但逢三九寒冬时节可不破桃。 对马鹿破桃后收取三杈或四杈型再生茸;对梅花鹿破桃后应收取二杠型初角再生茸。 有些破桃早的可收取23 次茸,并为头、二 4、锯时增产奠定基础。 五、合理适时对成年公鹿组群、调群应按成年公鹿的种类(马鹿、梅花鹿、杂种鹿等)、年龄(各锯龄或壮龄、老龄)、性能(种鹿与生产鹿等)、体况(强与弱、残与病等)进行合理、适时分群、组群(群宜小不宜大)和调群,以便给予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 这样也使各锯龄公鹿收茸易集中,拨鹿时互不干扰,可保证其正常采食、反刍和休息,以利于鹿茸生长。 六、抓住生产季节的关键饲养环节夏末至寒冬给足饮水、粗饲料,增喂 20%的热能饲料,要喂夜草,将鹿喂起肚来;冬末至夏初的生茸前期和生茸期,要加喂夜料,喂给多品种全价饲料。 饲料品种和配方应稳定不变。 加料时要一点点加,防止加料过急而造成剩料。 七、固定饲养人员和技术人 6、免佝偻病、跛蹄、风湿症、残肢、撞伤、脓肿、胃肠炎及坏死杆菌、结核、李氏或巴氏杆菌、寄生虫、氟中毒和添加剂中毒等病。 十、加强对生茸期公鹿的生茸管理应看管生茸鹿,及时除掉压茸的角盘。 及时发现扒架、扒咬鹿茸的恶癖鹿,并拨出单独管理。 圈舍内的门、柱、板障等无尖物棱角;无让鹿够得着的电源开关或电线;无铁丝头、铁钉、塑料布和麻袋片等,以避免造成划破茸、缠茸、触电打死鹿或电线勒死鹿、鹿异噬等。 生茸期应禁止生人、小动物、畜禽等进公鹿舍,避免引起炸群伤茸,致使茸早锯减产。 在生茸期天气炎热时,要给公鹿舍定时喷水降温,这样可降低舍温 13,提高空气相对湿度 16%左右。 十一、合理建场场址的选择、鹿舍的建筑规格、设备设施安装等都应符合标准。 十二、鹿群年龄结构要合理增加上锯公鹿生产利用年限和合理调整老龄公鹿群占上锯公鹿群的比例。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