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高温白口病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2、,排出微绿色或带白色的粘粪,临死前有时吐出大量胃液。 二、防治措施。 绝传染途径。 蚕的病源大量的存在于病(死)蚕体内以及患病蚕的排泄物内,只要养过蚕、结过茧的饲育室、上簇室,都可能有病源存在。 据测定,病蚕尸体或蚕粪中,在室内保存 23 个月,致病力仍达 60%。 因此在夏、秋蚕饲养前,务必把蚕室、蚕具消毒好;在饲养期间,要常用漂白粉、澄清液、草木灰、禾秆灰和新鲜石灰粉等药物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并要勤换蚕粪,更换吸湿材料,保持蚕座清洁干爽;要健全入室换鞋、消毒洗手喂蚕等防病制度,杜绝传染途径。 汰病弱细蚕。 细蚕抗病力弱,防止细蚕感染是减少发病的基础。 这就必须精心养好细蚕,精选良桑喂养,合理进行眠起处理, 3、及时“提青”,分批饲养,做到饱食就眠,露身眠,适时响食。 一旦发现瘦小、皮肤皱缩、没有光泽的迟眠蚕和不眠蚕,要及时淘汰。 见到病死蚕要立即放在石灰缸里消毒,以防在蚕座传染。 强蚕儿体质。 细蚕要建立专用桑园,多施有机肥,增施复合肥,提高桑叶营养。 同时,要采好桑,贮好叶,保持桑叶新鲜,不受病毒污染;大蚕实行地面育,良桑饱食,增强蚕儿体质,提高抗逆性。 善饲育环境。 夏秋高温多湿闷热的环境,易引起上述两病的大量发生,对蚕茧生产威胁极大,因此,要搞好通风降温,调节好温湿度,保持蚕室温度 2528,湿度72%85%为宜,创造一个空气清新、荫凉、干爽的饲养环境;若遇高温闷热狂风阵雨,气温地温突变,要及时关上门窗,防止狂风热气吹入蚕室危害蚕儿,待雨过后 10 分钟再开窗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清新,适应蚕儿生长。 防蚕病暴发。 应用药物添食预防蚕病,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在生产实践中,已收到良好的效果,但药物添食防病,须结合气候条件、叶质情况和发病种类不同,而采取不同药物。 如白口病,可用复方氟哌酸胶囊 1 斤,喷洒桑叶 5 公斤,从 2 龄开始添食,每龄添食 12 次;45 龄添食23 次,对预防该病有良好效果。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