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xx牧场第四管理区农田抗旱喷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欧洲,人均消费量 公斤,其中东欧一些国家人均消费达到了100 公斤。 目前,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 3亿亩,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的种植面积占世界种植面积的 50%。 我国种植面积 7500万亩,占世界种植面积的 25%。 虽然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但生产水平较低,平均亩产 867公斤,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地区生产薯切块 连年种植,生产能力退化,病虫经常发生。 近些年来,组培脱毒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解决了马铃薯退化多病的问题。 种植脱毒马铃薯既高产又稳产,比非脱毒马铃薯增产 40%以上。 由于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要求比较严格,所需生产时间及周期较长,要经历室内组培育苗、网室培育原原种,田间扩繁原种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12 和良种等一系列过程,才能进入大田生产。 尽管不断加大种薯开发力度,但良种依然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 据统计,全国脱毒种薯种植面积仅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 10— 50%。 (二)市场的供需预测 世界发达国家马铃薯加工业已经具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加工设备、生产工艺 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形成较完整的技术配套体系。 现在,全世界 80%的国家都普遍开发马铃薯种植面积,东南亚是马铃薯的输入国,每年需求 25 万吨,香港地区每年需求 4万吨。 马铃薯淀粉需求总量增长潜力比较大,我国人均消费淀粉量为 ,而欧洲、日本等国为 10千克以上,美国马铃薯淀粉的用量人均水准是中国的 100倍。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马铃薯淀粉的需求大国,国外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的产品进口我国,每年平均保持在 3万吨左右,只供应外资企业和高消费市场。 从调查情况分析,马铃薯淀粉消费空间 较大,全国 200多个大中城市每年民用马铃薯淀粉的需要量也将在 10 万吨以上。 国内每年有 5070万吨的需求量,但是自身年总产量仅在 30 万吨左右,市场缺口在 40万吨左右。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日益力口快,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启动,作为食品业、畜牧业、工业原料对马铃薯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力口。 现在,我国西部 10个省区市都把发展马铃薯产业列入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 据农业部统计,国内马铃薯种植面积正在接近蔬菜种植面积,每年达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13 7500 万亩,年总产量近 8000 万吨。 黑龙江省具有黑土地资 源、自然条件和马铃薯加工业种类齐全等优势。 解决好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马铃薯产业的管理、监控和整体规划,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发展,黑龙江省政府已经确定今后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规划,主要是深入实施科技战略,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加快发育加工企业,推进马铃薯产业化经营。 计划到 20xx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 800万亩,加工马铃薯能力达到 500万吨以上。 充分发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把黑龙江省建设成全国最大的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优质商品马铃薯生产基地和马铃薯淀粉加工基 地。 从市场需求来看,建设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保证加工企业优质原料供应是提高加工企业达产率的基础。 XX 章 项目 建设 单位情况 14 XX 章 项目 建设 单位情况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黑龙江省 XX 牧场始建于 1958 年,隶属于农垦齐齐哈尔分局,地理坐标东经 124176。 13′—124176。 46′,北纬 47176。 36′—47176。 52′。 牧场场部地处牧场中心偏东部。 西距 XX 县 16 公里,南距齐齐哈尔市 70 公里 ,东距依安县 60 公里 , 北距讷河市 40 公里。 牧场南北长 80 公里,北部东西宽 20 公里,南部东西宽 30 公里,略呈楔形。 土地总面积约为 276 平方公里。 (二)水文气象 XX 牧场属于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松嫩平原北部干旱农业气候区,冬寒夏暖,四季变化明显。 多年平均气温 ℃ ,平均最低值为℃ ,最高值为 ℃。 冬夏温差大,历年最高气温 39℃ ,最低气温 40℃。 多年平均 ≥10℃ 活动积温 2570℃ ,多年平均日照 2, 743 小时,无霜期 128 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570 毫米。 全年风速大于 8 米 /秒的大风在 120 天左右,春季大风发生次数频繁。 初冻期为 10 月 15 日,解冻期为 4 月 10 日左右,最大冻深为 米。 (三)地形地貌 XX 牧 场地处松嫩平原风沙干旱区的乌裕尔河右岸和嫩江左岸。 其地质构成为松辽中生代凹陷带,在漫长的大、小兴安岭不断抬升,XX 章 项目 建设 单位情况 15 松辽平原缓缓沉降的地质运动中,这块平原上覆盖了第三纪的巨厚沉积物。 由于地处凹形大盆地和江河中下游洪水长期侵蚀、冲击,致使地势起伏,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形地貌。 从总体看,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面比降为 1/200—1/5000。 海拔高度在 156—米之间,自东北向西南坡降。 在江河侵蚀冲击的作用下,构成了一阶台地、河漫滩地、嫩江冲积平原三种类型特征的地形。 按地势构成,全场可分为丘岗、平原、洼地、 水面四种地势。 (四)水资源 地表水:牧场内有一座设计库容为 960 万立方米的小( 1)型平原水库。 牧场西部受嫩江和乌裕尔河的影响,随着季节的不同和降雨的变化而变化。 地下水: XX 牧场地下水极为丰富,潜水地下水位较高,便于开采,一般打井深度在 1125 米,单井出水量可达 1020 吨 /小时,含水层颗粒较细,富水性差,仅适于民用供水。 另一层浅水在 4560米,含水层颗粒较大,富水性较强,一般单井出水量在 5070 吨 /小时左右,水质良好, PH 值近中性,适于饮用和灌溉。 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 4310 万立方米 /年,地下水可开 采量为 2934 万立方米 /年。 二、社会经济状况 (一)人口及劳力 XX 牧场现有 16 个农牧业生产队,全场总人口 11103 人,职工2141 人。 牧场现有科技人员 320 人,其中高级职称 20 人,中级职称85 人,初级职称 215 人。 XX 章 项目 建设 单位情况 16 (二)资产与财务状况 XX 牧场拥有固定资产 3185 万元,国民生产总值 6157 余万元。 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奶牛业为中轴,以完达山为龙头,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的农垦企业,牧场现有奶牛存栏6500 头,成母牛 3800 头,年需牧草 万吨。 现有链轨式拖拉机 27台,各种农机具 150 多台套。 XX 牧场现有土地总面积 万亩,其中:草原面积 万亩,占总面积的 %,其中采草区 万亩,放牧区 万亩。 年产牧草 9380 吨,是黑龙江省最大的牧场,是我省最好的温带草原之一,生长着 52 科 153 属 233 种野生植物。 三、交 通与电力 XX 牧场交通极其便利。 齐齐哈尔至北安、嫩江的铁路、公路横贯场区;场部位于齐北线树林火车站南百米之际。 目前,往返齐北线快、慢、游火车 4 对,均在树林站停车,若到 XX 火车站仅 16 公里,经由 XX 通往南北各地车次更多。 牧场通讯事业发展迅速。 固定电话与国信局光缆接通,全国联网;还有垦区专网;场通讯站装有 HGD04D 型程控交换机,共 20xx线位。 目前全场己安装固定电话 1737 部,入户率达 %。 XX 牧场从建场开始就接受国家电网供电。 电力充盈,供电有保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第 五 章 项目选址与项目区概况 17 第五章 项目选址 与项目区概况 一、选择原则与项目选址 项目区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选址: (一)按照土地连片、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粮食量大、增产潜力大、规模经营到位、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的原则。 (二)按照组织化程度高的原则。 (三)按照项目建设必须在基本农田规划区域内,并且保持三十年不被转为非农用地的原则。 (四)具备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耕作农艺技术集成的条件。 工程布局与治理措施符合实际、因地制宜。 (五)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素质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财务状况好、配套资金能力强。 根据以上原则, 经多方考察论证从众多方 案中择优确定,项目区 选在牧场第 XX 管理区。 二、项目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 XX 牧场 XX 管理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4176。 13′30″~ 124176。 34′34″,北纬 47176。 36′45″~ 47176。 57′40″之间,地处松嫩平原西北部,大兴安岭东麓小丘陵平原过渡带,海拔高程为 161~170第 五 章 项目选址与项目区概况 18 米。 水文气象 本区地处我省西部干旱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变化明显。 多年平均气温 ℃ ,平均最低值为 ℃ ,最高值为 ℃。 冬夏温差大,历年最高气温 39℃ ,最低气温 40℃。 多年平均 ≥10℃ 活动积温 2570℃ ,多年平均日照 2743 小时,无霜期128 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570 毫米。 全年风速大于 8 米 /秒的大风在 120 天左右,春季大风发生次数频繁。 初冻期为 10 月 15 日,解冻期为 4 月 10 日左右,最大冻深为 米。 本区位于乌裕尔河右岸,属于其下游闭流区。 该区地下水埋藏较浅,水层深厚。 埋深 ~ 米。 单井出水量可达 150 吨/小时。 水质以重碳酸钠(钙)为主,矿化度一般小于 克,适于灌溉和人畜饮用。 地形、地貌及土壤 本区自东向西南坡降 ,沙岗地与低平地相间分布,土壤为黑土、沼泽土、草甸土、碱化草甸土和风沙土五类。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6%, PH 值 6~7。 水资源 XX牧场属松嫩低平原 XX系潜水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 4310万立方米 /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2934 万立方米 /年,水量较为丰富,地下水埋藏浅,利于开发;北引干渠从十队一阶台地中间穿过,设计流量为 50 立方米 /秒,该项目区内还有一座设计库容为 960 万立第 五 章 项目选址与项目区概况 19 方米的小( 1)型平原水库。 耕地数量及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该项目区位于牧场东部场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优势,有 2 万亩耕地,开发潜 力很大。 自然灾害及其他制约因素 项目区地处我省西部风沙干旱区,干旱是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近几年气候变化异常,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造成很大损失,该示范区建成后,可使该区的小气候大大改善,提高作物抗御干旱的能力。 (二)社会经济状况 人口及劳力 该项目区有人口 436 人,劳力 241 人,占总人口的 55%,劳动力充足,满足项目区劳力需求。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3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2 万亩,项目治理面积 万亩。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该项目区种植 马铃薯 多年,有丰富的种植经验,每个生产队均配机务副队长和农业技术人员,从整地、播种到收获都有专人负责。 (三)基础设施 农业机械及生产力水平。黑龙江垦区xx牧场第四管理区农田抗旱喷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