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11613底抽巷揭18煤层专项防突设计(最终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采钻孔间距、瓦斯抽采量等参数,计算钻孔控制范围内的残余瓦斯含量 Q,当计算的残余瓦斯含量 Q 大于临界值时,则说明区域防突措施无效,则继续对揭煤区域进行抽采;当计算的残余瓦斯含量小于其临界值时,在 11613 运顺或 11613 运顺底抽巷内向 11613 运顺底抽巷预揭 18 煤区域施工四个检验测试孔(其中一个检验测试孔距钻孔控制范围边缘不大于 2m 范围),各测 定点应布置在原始瓦斯含量较高、钻孔间距较大、预抽时间较短的位置,并尽可能远离预抽钻孔或与周围预抽钻孔保持等距离。 检验测试孔在施工过程中,见煤后必须立即停止钻进,由抽采工区派专人到现场后方能采用压风排渣工艺进行取煤芯,取煤芯后必须按规定进行井下解析和带到地面实验室进行化验,测定经抽采后钻孔控制范围内的煤层残余瓦斯含量 Q。 进行区域效检时,首先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然后对检验测试孔进行封孔测压,测压时效检指标 瓦斯压力 P 瓦斯含量 Q 有无喷孔等异常情况 突出倾向 单位 ( Mpa) (m3/t) 临界值 P< Q< 8 无 无突出危险 P≥ Q≥ 8 有 有突出危险 9 必须停止整个区域内 抽采钻孔抽 采,并将所有单孔闸阀关闭,测压时间不小于 1 个星期。 化验后, 如检验测试孔控制范围内煤层残余瓦斯含量 Q小于 8m3/t且煤层的残余瓦斯压力小于 时, 以及检验孔施工过程中无喷孔、顶钻等其它异常现象 ,方可认为措施有效,该区域判定为无突出危险区,如检验测试孔控制范围内的煤层残余瓦斯含量 Q大于 8m3/t或煤层的残余瓦斯压力大于 ,且施工 检验孔的过程中有喷孔、顶钻等异常现象 ,则判定为措施无效,该区域仍为突出危险区,必须继续加强区域瓦斯抽采直至措施经效检有效。 区域效果检验钻孔具体设计由抽采工区根据区域措施竣工图进行设计,报送总工程师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 、区域验证 11613 运顺底抽巷区域验证采用综合指标法进行。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施工的测压钻孔在见煤后必须每米采一个煤样测定煤的坚固性系数 f,并把每个钻孔中坚固性系数最小的煤样混合后测定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 P,则此值及所有钻孔中测定的最大瓦斯压力 P 值、最小坚固性系数 f 值作为软分层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和坚固性系数及瓦斯压力参数值。 综合指标 D、 K 的计算公式为: )( )( PHD , fPK △ 综合指标 D、 K 临界值如下表: 综合指 标 D 综合指标 K 无烟煤 其他煤中 20 15 当测定的综合指标 D、 K 都小于临界值,或者指标 K 小于临界值且 D 值计算公式两括号内计算值均为负值,且无其他异常现象(喷孔、顶钻、卡钻等),工作面即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可组织掘进施工;否则,为有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加强揭煤区域穿层钻孔抽采。 在 11613 运顺底抽巷向前掘进过程中,当巷道底板距下部 18煤净岩柱≤ 时,严格按照局部综合防突措施要求执行。 10 第六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一、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1)预测方法 ①采用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②钻孔参数表: 钻孔编号 夹角(。 ) 倾角(。 ) 预计长度 (m) 开孔间距( m) 备注 预测孔 1 0 30 8~ 10 预测钻孔穿 过煤层全厚 预测孔 2 30 41 预测孔 3 0 41 预测孔 4 30 41 预测孔 5 0 53 ③预测钻孔倾角根据煤层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保证钻孔布置在煤层中。 ④施工预测钻孔时,钻进速度要均匀应控制在 1m/min 左右,确保测定指标准确,钻孔倾角可根据现场煤岩层倾角进行调整,以保证钻孔在全煤中钻进。 钻孔每 1m测试一次△ h2值和钻屑量 S值。 ⑤ 附图:工作面预测钻孔布置平、剖面图 工作面工作面18煤层241351423512 、3 、4516176。 (2)预测步骤: ① 11613 运顺底抽巷工作面施工预测钻孔时,由普掘工区先用风钻配∮ 50 钻头施工钻孔穿透岩柱后停钻,用风钻施工穿透岩石钻孔时可采用干式打眼;见煤后换用∮ 38 的螺 旋钻杆和∮ 42 的钻头进行施工,打钻时现场作业人员要带好防尘口罩,并使用好各种防尘设施;现场人员必须配合防突工,按照防突工的要求进行布孔和施工。 ②预测钻孔的控制位置: 1孔终孔控制在前方上部煤体, 2孔终孔控制在前方左部煤体, 11 3孔终孔控制在前方中部煤体, 4孔终孔控制在前方右部煤体, 5孔终孔控制在前方下部煤体。 (3)预测预报指标: 突出危险性预测时对钻孔作钻屑量指标、钻屑瓦斯解析指标△ h2值进行预测预报。 预测 指标 最大钻屑量( Smax)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 (△ h2) 危险性 单位 Kg/m mm 水柱 临界值 ≥ 6 ≥ 20(湿煤 16) 有一个指标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或有异常现象即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6 20(湿煤 16)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4)经预测指标不超限且工作面打钻时无喷孔、顶钻等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必须留有2m 的预测钻孔超前距后方能施工。 (5)经预测工作面有突出危险时,必须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且直至措施经效检有效。 二、工作面防突措施 工作面预测有突出危险时,根据现场情况施工浅孔抽采钻孔对工作面进行消突,工作面揭露 18 煤时由普掘工区用煤帮钻机施工,工作面未揭露 18 煤时由抽采工 区用液压钻机施工。 浅孔抽采钻孔设计详见: 第十二章附件 9。 三、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采用浅孔抽采措施后,必须对其进行效果检验,只有当效果检验措施有效后方能恢复工作面掘进,否则必须继续执行浅孔钻孔抽采措施直至措施有效。 对工作面进行效果检验时,效果检验方法及步骤与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一样。 经 效果检验措施 有效后,必须按要求留有足够的超前距:当 措施效果检验 孔长度等于措施孔长度时(即效检孔的投影长度等于措施孔的投影长度),必须留有 5m 的措施孔投影长度的超前距;当效检孔投影长度小于措施孔投影 长度时,则应当在留足 5m措施超前距并同时保留有 2m 的检验孔的投影长度的超前距的条件下,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按批掘进尺施工。 四、安全防护措施 (一)压风自救系统 揭煤前通防工区在 11613 运顺底抽巷工作面 25~ 40m 范围内、站岗警戒地点及操纵放炮地点安装压风自救装置,压风自救装置尽量安装在站岗地点的硐室内。 安装完毕后交普掘工区维护管理,保证其完好。 安装压风自救时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工作面压风自救装置不得少于 10 个呼吸袋,每个站岗警戒岗点及操纵放炮地点安装的压风自救装置不得少于 5 个呼吸袋;以上地点安装 的压风自救装置每个呼吸袋的供风量不得小于。 12 压风自救装置安装时必须方便使用,压风自救装置安装高度应以人员坐在巷道底板上后呼吸罩能完全罩住人体上半身为准,普掘工区按职责要求及时移挪和管理好分管范围内的压风自救装置。 揭煤期间井下严禁停压风,调度室必须在地面压风机正常运行的状况下方能允许揭煤放炮。 严禁在压风自救装置下堆放杂物或存放物料,要求压风自救装置方便避灾人员的正常使用。 (二)防突风门 揭煤前通防工区必须对 11606 运顺联络巷风门的防逆流装置进行检查,防止揭煤期间突出 后发生风流逆转扩大灾变范围。 防突风门在揭煤期间必须关闭,通防工区必须加强对井下与风井相连的各回风联络巷口铁栅栏的维护管理,防止人员随意进入风井内。 放炮期间,由各岗点站岗负责人检查一次防突风门的防逆流装置,并将防逆流挡板关闭,放炮结束后方能打开。 (三)个体安全防护 下井作业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并懂得使用自救器的正确方法,未携带自救器的严禁入井作业。 所有施工及技术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专项防突设计。 掘进期间,现场人员必须熟悉突出预兆:有明显突出征兆(煤与瓦斯突出的预 兆:有声预兆①煤壁发生震动或冲击,并伴有声响;②煤层变形发出劈裂声、鞭炮声、机枪声、炮击声或远处雷鸣声,声音一般由远到近,由大到小,先单响,后连响,最后一声巨响,接着便发生突出;③顶板来压,出现裂缝、发生断裂声,支架被压断,发出折断声。 无声预兆:①紧接着声响工作面压力增大,煤壁塌落,片帮掉渣,煤被挤出、喷出、弹出,局部隆起,顶板下沉,底板鼓起,打眼顶钎、夹钎、喷孔,装药顶炮。 ②煤质变软,有时软硬相间,疏松易碎,层理紊乱,光泽暗淡。 ③地压活动激烈,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或忽大忽小或呈喷出状,温度下降,空气变冷,煤 壁发凉。 ④人在工作面感到头昏发冷等)时,要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后向矿调度室汇报。 现场人员必须熟悉避灾路线,避灾路线所经过的岔道口应设置有醒目的方向指示牌,保证避灾人员安全快速撤离。 (四)远距离放炮 11613 运顺底抽巷工作面距下部 18 煤岩柱大于 时,按《 11613 运顺底抽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规定执行停电、撤人、站岗放炮;当巷道与下部 18 煤的法线距离小于或等于 13 时,严格按本揭煤设计要求执行远距离放炮,直至整个揭煤过程结束,远距离放炮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撤人范围: 11613 运顺底抽巷工作面、 11613 运顺、 11606 运顺北段、 11606 运顺回风联络巷及风井内的所有人员。 站岗设置:警戒岗点设在 11606 运顺联络巷风门外(进风侧)。 撤人及站岗方法:放炮前,施工地点的班组长派一人将 11613 运顺底抽巷工作面、 11613运顺、 11608 轨顺闭前所有人员撤至 11606 运顺联络巷风门外,并站好警戒岗。 若风井内有人作业时,由调度室电话通知撤出。 停电范。青龙11613底抽巷揭18煤层专项防突设计(最终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 , 宝应元年( 762)的 《鲜于氏离堆记 刻石 》、《颜允南碑》 ,广德元年 ( 763) 的 《韦缜碑》 ,广德二年 ( 764) 的 《郭家庙碑》 , 永泰元年( 765) 的 《颜秘监碑铭》 , 大历 四 年( 769) 的 《颜乔卿碑》 , 大历五年( 770) 的 “ 逍遥楼 ” 三字、《殷践猷碑》、《张景倩碑》、《元子蜇遗爱碑》 , 大历 六年(
于 1KN,使用人力在架上搬运和安装的构件的自重不得大于。 ( 4)在架面上设置的材料应码放整齐稳固,不影响施工操作和人员通行。 ( 5)作业人员在架上的最大作业高度应以可进行正常操作为度,禁止在架板上加垫器物或单块脚 手板以增加操作高度。 ( 6)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和连墙件。 确因操作要求需要临时拆除时,必须经主管人员同意,采取相应弥补措施
运输和浇注混凝土用容器应有保 温措施。 按照规范规定,混凝土出罐温度不宜低于 10℃ ,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商品混凝土由于受运输距离等外因的影响,为确保入模温度要求,应提高保证率,在与搅拌站签定合同时,对出罐温度要求应提高到 15℃,以确保达到规范要求。 砼采用泵车进行运输,砼输送管应采取防火草帘外缠塑料布的保温措施,以确保砼的入模温度不低于 5℃。 砼送至浇筑部位后,应采取快布料、快振捣
截水沟,将地面积水引至施工区域外沟渠中。 3)在基坑顶水沟外侧修筑一条宽 4m 左右便道,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的正常通行。 、钢板桩支护施工 钢板桩支护施工工艺及施工程序 1)钢板桩施工的一般要求 ( 1)板桩的设置位置要 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基础施工,即在基础最突出的边缘外留有不小于 80cm 宽施工作业面。 ( 2)基坑护壁板桩的平面布置形状应尽量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角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的性能均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1473020xx 规定。 承受动荷载时,预应力筋 锚具组装件除应满足静载锚固性能要求外,尚应满足循环次数为 200 万次的疲劳性能实验要求(供货方提供型式检验报告) 在抗震结构中,预应力筋 锚具组装件还应满足循环次数为 50 次的周期荷载试验(供货方提供型式检验报告)。 采购的锚具应附质量保证书和装箱单。
上砌筑 ,材料进场布置 在 施工道路旁。 地下室 砌块由劳动车 从地下车道 或 南北院子拉 至施工地点, 地上二层以上由施工电梯(井架) 完成垂直运输工作。 砌筑 砂浆 使用 指定厂家生产的 商品 砂浆。 砌筑施工前完成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承重粘土砖、承重多孔砖、非承重多孔砖) 的检测工作。 各 相关单位要相互协调好工作,一切按设计要求、规范施工 ,并保证高质量 、快进度的完成施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