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常见病的防治内容摘要:

2、,进行对症治疗。 (1)青霉素钠 10万 霉素 10万 次肌肉注射,每天 2次,连用 3一 5天。 (2)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4万一 8万 天 1次,连用 5一 7天。 (3)中药疗法:党参 8克,紫苏、陈皮、法半夏、旱莲草各 5克,生姜 3克,黄连 1克。 混合加水适量,煎后取汁,1 次灌服。 (二)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鼬科及部分浣熊科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病犬、病兽和带毒动物,其中患犬瘟热的病犬是最危险的疫源。 主要是通过患病动物的眼睛分泌物、唾液、尿和粪便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和用具等,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飞沫、空气经呼吸道传染,断乳后的仔兽最易感,死亡率也高 3、。 据病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就是神经型,常发生于流行初期,病程特别短,往往看不到前驱症状,突然发病,四肢抽搐,尖叫和口吐白沫等神经症状,死亡率 100%,急性型病程为 3一 7天,病初可见浆液性结膜炎,继而发展为黏液乃至脓性,鼻腔干燥,流出鼻液并伴发支气管肺炎。 精神萎顿,拒食,呼吸困难。 病兽被毛蓬乱,无光泽,消化紊乱,下痢,后期粪便呈黄褐色或煤焦油样,多数转归死亡。 慢性型病程为 14一 30天,主要表现为皮炎症状,首先趾掌红肿,软垫部炎性肿胀,鼻、唇和趾掌皮肤出现水抱,继而化脓破溃,结痂,全身皮肤发炎,有米糠样皮屑脱落。 病兽虽然多数取良性经过,但发育落后。 菌素类药物对此病无效 4、,但能控制继发感染。 可用犬瘟热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每只应用 8一 10毫升,3 天后再用 1次,有一定效果。 预防水貂犬瘟热病的有效措施是进行疫苗接种。 我国成功地研制出犬瘟热鸡胚细胞弱毒疫苗和水貂犬瘟热、细小病毒性肠炎和脑(肝)炎三联疫苗,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 每年在母兽配种前和仔兽分窝后 3周进行 2次预防接种,每次 3毫升,同时加强犬的管理,同样接种疫苗(5 毫升)。 发生犬瘟热的水貂养殖场,采取紧急措施接种疫苗,效果很好。 由于此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和带毒的动物,所以养殖场应严格防止犬窜入场内,养殖场一旦发生了疫情,必须及时诊断,同时隔离病兽,对病群采取封锁。 病尸应焚毁或深埋,粪便要经生物热发酵等 6、带有钻液和抱沫或水科腹泻,尔后便中带血,呈煤焦油样。 有的伴发呕吐。 病的后期拱腰蝇缩,消瘦虚弱。 有的出现角弓反张、抽搐、痉挛及后肢麻痹等神经症状,2一 3天死亡。 病死水貂尸体消瘦,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脾脏肿大 2一 3倍,肾脏充血柔软,心肌变性。 胃肠道呈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变化,尤以大服为明显,肠壁菲薄,黏膜脱落,内充满气体犹如鱼漂样,肠内溶物混有血液。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强对貂群管理,认真搞好兽医卫生工作,特别是产仔及育成期更应注意。 仔貂要尽快吃到初乳,母貂产仔过多时要及时代养,在正常情况下,日粮中可不加抗生素添加剂,在幼貂断奶后开始补给,每 3天补 1次,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发病后可肌注清瘟 7、排毒针,同时用抗菌止泻药物对症治疗。 (四)夏季节气温高,湿度大,天气闷热,饲养水貂棚窝箱通风不良使烈日直射貂体,如果饮水不足,使水貂体热不能散发,就会引起脑充血或高级神经中枢麻痹。 中暑后的水貂体温显著升高,可视黏膜潮红、鼻镜干燥、剧渴。 发病时病貂表现急躁不安,后来僵直躺卧,后躯麻痹,张口剧喘并发出刺耳叫声。 随着病情的发展,水貂出现头部震颤、摇晃、走路不稳、口吐自沫、呕吐等症状,最后昏迷、全身痉挛而死。 热夏季对产仔区的棚舍、笼舍要采取遮阳措施,如往笼箱土面盖青绿的柴草,用遮阳网围在棚舍四周,棚舍间种瓜、豆口达到避免日光直射的目的,但一走要注意保持通风良好,必要时可在舍内洒水。 发病时可把病貂移至阴凉和空气流通地方,并用冷水敷头部或灌肠。 为使水貂体温迅速下降及增强心脏功能,可肌肉注射安痛定 1毫升、尼可刹米 皮下注射葡萄糖氯化钠 20一 30毫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